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篇
  免费   276篇
公路运输   966篇
综合类   2158篇
水路运输   1002篇
铁路运输   670篇
综合运输   2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  船舶轴系监测系统具有监控对象多、测试数据量大和存储空间需求大等特点,如果存储方案不合理,数据未预先统计和分类存储,会导致数据不便于检索、计算和分析。为此,提出针对测试数据的批量统计特征数据及分表存储的方法。  方法  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时间序列特征数据表和汇总表,以及统计测试数据的均值、极值、标准差、偏度等的流程;采用仿真对比,选择均值和偏度作为特征向量;通过DBSCAN聚类设计传感器数据异常识别算法,验证对传感器系统异常数据的识别效果。  结果  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异常数据的识别效果较好,  结论  可适用于实际测试系统的特征数据提取。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公铁联运物流配送客户满意度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将物流配送过程中铁路物流配送中心、货运站(配送点)与收货点之间的路径作为优化对象, 分析了公铁联运中铁路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模式, 建立了以客户物流费用最低为目标的路径选择模型, 考虑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单位运输费用、货物在各节点的包装和储存费用以及客户对某种货物的需求量。计算结果表明: 当铁路物流中心不直接向客户配送货物, 而是选择货运站来配送货物时, 客户物流总费用最小, 因此, 路径选择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物流配送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建立通风网络模型,通过模拟列车车头火灾下6种典型工况的通风排烟,着重分析不同位置隧道风机的开闭数量对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模式下的气流组织方向及风速特征值。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开启起火隧道列车车头前车站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正转排风、列车车尾后中间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反转送风,同时开启未起火隧道侧2台隧道风机反转辅助送风,则通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祝雪芬  陈熙源  杨帆 《船舶工程》2020,42(10):97-100
本电控罗经采用数字伺服控制方案来取代传统的模拟伺服控制方案,将微处理机引入控制系统,可以克服系统调试困难的缺点,具有实现复杂计算和现代化控制算法的能力。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的静基座和摇摆基座下电控罗经的控制算法,运用Simulink进行建模和仿真,并通过实际转台测试实验得出,所设计的数字伺服控制电控罗经在摇摆实验环境下,稳定时间为1.8h,罗经的稳态误差为0.5 °,满足设计预期指标和国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居民在轨道与小区间的出行难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式灵活公交接驳服务模式,构建了在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吸引范围内灵活与固定接驳公交的协同运行机制. 在已知灵活乘客需求和车队规模的条件下,综合兼顾出行者与运营者的时间成本,以及同步考虑轨道线路和固定接驳公交线路发车计划,建立了混合式接驳公交系统线路和乘客接运计划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重力模型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在能够有效减小车辆行驶距离和乘客出行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混合式接驳公交系统的乘客服务量,相比于单一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系统目标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996.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incentive-based subsidy to transit system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It derives a formula for optimal effort that equalizes marginal cost and marginal benefit and derives some principles from it among which is that the larger the value of a transit system’s performance criterion the larger the effort it will exert to improve it. Next, using a constrained cost minimization approach it derives a nonlinear cost function that includes optimal effort and estimates it using an unbalanced panel data of single mode U.S. bus transit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timal effort is the equivalent of seven full-time employees (15,243 labor hours) per year and in real terms it results in 0.6% cost saving (US$198,331) and US$836,796 in incentive subsidy per observ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997.
The improvement and expansion of public transport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olution to the high congestion costs and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car dominated transport systems seen in many cities today. The intelligent design of stop locations is on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T and thereby improve its ridership. Stop placement is a relatively complex task as it involves a trade-off between two competing goals; accessibility and operation; however this trade-off can be made explicit using an appropriate mathematical model. Many such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none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uneven topography. Topography is an important but often neglected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with the potential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ccessibility, operation and planning of a transit service. In this work a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pproach to bus stop placement i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s considerations of uneven topography in three ways; (1) Its effect on walking speed; (2) Its impact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an access path to a transit service; and (3) Its effect on acceleration rates at stop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developed, a heuristic evolutionary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approximate an optimal solution to the model. Finally, the model and solution method are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in the Auckland CBD area i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998.
扇区复杂度作为管制员工作负荷和动态空域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事先准确地对其 进行评估。本文针对有监督复杂度数据集存在的小样本问题,提出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扇 区复杂度评估框架。首先,构建交通流量、航空器性能和潜在冲突这3类复杂度指标,并结合主观 复杂度等级得到标定样本;其次,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设计有标记样本生成算法,获得增广数 据集;最后,分别采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复杂度评估模型。以中南区域 扇区为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验证生成样本的有效性,并在多种训练集配置下对比各模型评估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在200次迭代后逐步收敛至稳定;生成样本与真实样本 的绝大多数指标在均值上的相对误差小于5%,在标准差上的相对误差大于5%;在多分类评价指 标下,增广数据集对3种模型整体评估精度分别提升11.77%、11.04%和8.34%。本文提出的评估 框架可以在有限数据条件下提高样本多样性,是解决扇区复杂度评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确定合理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对压缩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构建满足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计算模型,提出了接车进路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由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制动力使用系数三因素(简称三因素)所确定的车载设备监控制动距离内列车运行时间。然后,通过对常见的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制动力使用系数取值下的车载设备监控制动距离内列车运行时间进行牵引计算仿真,并运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三因素的影响显著度,得到了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对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影响显著的结论。最后,基于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计算模型,得到了一组指定到达追踪间隔下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表,为高铁车站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公交车的利用效率,本文将公交车辆调度方案划分为高峰型和平峰型。在考虑乘 客候车时间与站间运行时间不确定的现实条件下,综合考虑不同车型的运营成本和乘客候车成 本;基于不确定理论建立混合车型下的双重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的python编 码求解。以南昌市211路公交上行为例,进行sumo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公交持续运营的前提 下,调整车辆调度方案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在高峰期,将发车间隔降低25%,公交车 统一使用纯电动客车,总成本降低5%,平均延误减少4%;平峰期,总成本降低10%,平均延误降 低3%。两组仿真结果发现,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公交车辆合理调度安排有利于充分利用公交车辆 资源和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