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20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77篇
铁路运输   45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载特种起重机是我国正在研制开发的多关节、可折叠式船用起重机。研究它的高效节能运行模式,也就是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变量得到舰载特种起重机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性能指标,证明了综合最优解的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平均动态理论”概念,应用此理论处理了舰载特种起重机的非线性和耦合,最终设计了反馈形式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器。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此设计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静力和动力两方面对斜腿刚构桥的几何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静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截面截面应力平方均值最小,动力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是结构自振周期平方和最小。采用了直接搜索法寻优。通过算例可知,这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均可行,且均为刚性设计。  相似文献   
3.
浅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华  王巍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6):64-67,84
研究目的: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客运专线施工中被广泛采用,克服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引起的性能缺陷,确保客运专线工程的100年使用寿命。 研究方法:结合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实际应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及施工控制,配制出高强度、高耐久性、低徐变、体积稳定性好的高性能混凝土。 研究结果: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将胶凝材料用量控制在500kg/m^2以下。配合比中水胶比、砂率、外加剂等因素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不同方面造成影响。 研究结论:选择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控制措施,使混凝土达到最密实状态,不但有助于降低工程制造成本,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且混凝土内部空隙少,能抵抗外来腐蚀介质的侵入,保护钢筋,大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大规模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为适应滑模摊铺施工机械性能,充分发挥滑模摊铺机施工优势,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平整度等指标而提出的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齐海波  任德亮 《公路》2003,(6):147-149
沥青最佳用量是提高公路路面质量的前提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出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建立在最小二乘法基础上,能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得出最佳沥青用量OAC1和OAC2,并自动生成试验报告,便于施工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6.
节点递归算法优化合流管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合流制管网系统的图论和矩阵算法 ,提出节点递归优化算法 ,以节点为研究对象 ,优化合流制管网系统。本算法能解决管网在交汇点处上下游管段衔接计算问题、溢流井设置问题 ,克服控制点不易确定的困难 ,达到了费用最低的优化目标 ;并可直接以节点标高为约束条件 ,充分考虑利用原有管道或解决地下管线交叉问题。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选择桥梁设计方案,涉及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相容,在某些情况下又相斥。为了协调这些复杂关系,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两级模糊优选模型及非结构性模糊决策理论。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一桥梁的设计选型优化,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证明了此模型在桥梁方案比选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has opened the door to a new wave of utilizing private vehicles as probes not only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ut for traffic control as well,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role of traffic surveillance systems a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traffic data. To prepare for such a paradigm shift, one needs to overcome some key institutional barriers, in particular, the privacy issue. A Highway Voting System (HVS)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which drivers provide link- and/or path-based vehicle data to the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orm of “votes” in order to receive favorable service from traffic control. The proposed HVS offers a platform that links data from individual vehicles directly with traffic control. In the system, traffic control responds to voting vehicles in a way similar to the current system responding to prioritized vehicles and providing the requested services accordingly. We show in the paper that the proposed “voting”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privacy issue which often hampers traffic engineers from getting detailed data from drivers. Strategies to entice drivers into “voting” so as to increase the market penetration level under all traffic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Though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addressing the institution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ata acquisition from individual vehicles, other research topic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identified. Two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the proposed system on algorithm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control.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optimal toll design problem for the cordon-based congestion pricing scheme, where both a time-toll and a nonlinear distance-toll (i.e., joint distance and time toll) are levied for each network user’s trip in a pricing cordon. The users’ route choice behaviour is assumed to follow the Logit-based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SUE). We first propose a link-based convex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e Logit-based SUE problem with a joint distance and time toll pattern. A mathematical program with equilibrium constraints (MPEC) is developed to formulate the optimal joint distance and time toll design problem. The developed MPEC model is equivalently transformed into a semi-infinite programming (SIP) model. A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 named Incremental Constraint Method (ICM) is designed for solving the SIP model. Finally,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0.
在1台排量为2.8L的单缸柴油机上,通过燃烧过程不断强化,将输出功率从73kW提高到150kW。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提高进气压力、降低进气阻力、优化配气相位、优化喷油系统参数,将输出功率从73kW提高到92kW;第二阶段采用了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并优化喷孔参数、进一步提高进气压力、降低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转速,将输出功率提高到150kW。放热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强化燃烧过程,虽然预混和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速率大幅度增加,但其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率下降,后燃阶段的放热比率显著增加。因此加强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速率仍然是高强化燃烧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