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8篇 |
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33篇 |
综合类 | 257篇 |
水路运输 | 174篇 |
铁路运输 | 288篇 |
综合运输 | 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邱靖权;郑凯锋;熊籽跞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0,64(11):73-78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投入成本少、适应地形能力强、能耗低以及运输能力适中的优势,在中等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结合一座(40+60+40) m悬挂式连续钢轨道梁桥设计,根据相应设计规范,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基于梁单元的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桥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应力与变形;并研究比较各截面参数对结构强度、刚度以及用钢量的影响;最后以用钢量最省为目标对该桥提出新方案,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减小施工难度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方案下结构在最不利的荷载组合下的变形与受力均远未达到规范容许限值;提出新方案后,结构用钢量节省16.4%,且受力与变形均在容许范围内。因此新方案能够在减少桥梁用钢量的同时,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2.
为验证倒运海水道整治工程是否达到整治标准的通航要求,选取斗朗—川槎大桥段作为实船试验河段,采用该航段设计船型500吨级满载船作为试航船,进行实船适航试验。测量试验河段的水深地形、表面流速流向、航标配布和水位,试验船舶沿设计航线进行上下水航行,实时测量试航船舶航行轨迹、对岸航速、舵角、漂角、船舶与河岸之间的安全距离等航行指标及航行状态,并结合通航规范及标准,对整治后航道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航标配布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试验航段的整治效果达到了整治标准的通航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3.
为探究手机社交娱乐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参数的影响,基于模拟驾驶器和SmartEye 眼动仪设计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5种操作下视觉特征数据,应用拉依达准则和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归约.针对不同操作下视觉参数,应用箱形图和Kruskal-Wallis显著性检验,验证视觉参数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手机操作类型的不同,驾驶人水平和垂直视角标准差、视线离开道路时间百分比、扫视平均速度和眨眼持续时间呈显著性变化,可作为视觉参数影响的评价指标;观看视频和刷朋友圈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影响程度明显高于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操作. 相似文献
184.
为解决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缺陷,提升实体工程品质,通过分析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影响因子,研究造成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缺陷的原因,针对每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钻杆下沉或提升速度、转速、翼片宽度、翼片角度、翼片枚数、翼片组合方式等参数对成桩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剖析。得出:当翼片枚数、翼片有效搅拌宽度一定时,钻杆转速越大,所允许钻杆下沉和提升速度越大;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受翼片间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杨智勇;刘肃;蔡润丰;李志强;李卫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20(10):3662-3672
高铁轴箱轴承作为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服役工况及服役环境复杂。高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普遍采用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相比于传统的马氏体淬火工艺能够使轴承套圈具有更好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能力,但耗时更长,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为优化国产高铁使用的GCr18Mo轴承套圈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开展试验测试轴承钢的热物理参数以及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基于试验测得的轴承钢材料参数,采用DEFORM-HT软件建立了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全流程仿真模型。针对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中的加热温度、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和回火温度,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16种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仿真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以轴承套圈的贝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构建优化目标函数,结合蒙特卡洛法和复合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优化,在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开展3组验证性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试验测得的轴承钢材料参数建立的热处理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经验证试验后,3组轴承套圈的贝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残余奥氏体含量未超过规定数值。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耗时更短,相比最初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等温淬火时间缩短37%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国内GCr18Mo轴承套圈的贝氏体等温热处理提供有效的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86.
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析了负荷加载时间、冷却系统温度等边界条件对典型恒转速增转矩瞬变过程能量流及?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柴油机负荷加载过程热效率和?效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加载时间越短,进气迟滞引起的能量劣变会导致更低的能量利用率;改变中冷器冷却特性,提高加载过程进气温度将导致缸内扩散燃烧份额增加、传热时间更长,而冷却液温度降低则不利于改善瞬态工况缸内等效绝热特征,导致传热和排气过程能量损失及其中的可用能份额增大;调制负荷加载时间和冷却系统温度有助于改善柴油机加载过程进气响应特性、缸内热氛围状态和绝热特征,提升柴油机瞬态工况能量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7.
为了提高功率模块铜线键合性能,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结合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铜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案。首先,对选定样品进行正交试验并将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工艺参数对键合质量的影响权重排序。其次,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铜线键合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适应度函数求解,得到了工艺参数的最优值。将BP-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经BP-遗传算法优化后的铜线键合工艺稳定性提升更加明显。最后,对功率模块进行了功率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经BP-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块功率循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8.
伍卫凡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3,67(11):16-23
高速磁浮是利用电磁力将车辆悬浮于导轨上,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进的铁路系统,其悬浮导向系统、轨道梁系统、牵引运控系统等与高速轮轨有着显著区别。通过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牵引供电工程、运行控制工程、无线通信工程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浮与高速轮轨主要技术参数,以期为高速磁浮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对轨道结构精度、平顺性,桥梁频率、变形以及隧道内车辆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求桥梁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1.1倍列车通过频率;此外,高速磁浮采用地面控制、固定闭塞方式,1个分区只能有1列车运行,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与牵引供电三子系统间耦合更为紧密,对车地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定位数据时延要求不大于5ms。 相似文献
189.
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铜锣山隧道横穿川东平行岭区的铜锣山背斜构造,三叠系须家河组含煤地层出露于狭长的条形山脉两翼,可采薄煤层较多,且开采历史悠久,形成“条带状密集连片、多层交错分布”的煤矿采空区。由于煤矿采空区变形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沉降影响敏感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影响极大,因此确定采空区的影响范围,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通过采用调查走访、井下测量、物探及钻探验证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采空区分布边界及高程,通过相关规范及同类地层地表观测数据综合确定岩移参数,再结合预留维护带宽度确定采空区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铜锣山隧道位于采空区影响范围外,采空区对铜锣山隧道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0.
赵克刚;区伟麟;张政;梁志豪 《汽车工程》2025,47(2):248-258
为提升智能车循迹控制器在变工况应用时的控制精度;控制器一般采用基于工况特征的多维控制参数表。工程师在对多维控制参数表进行人工整定时;工作量较大且整定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能使循迹控制器获得参数动态调整能力;本文基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提出了车速与曲率自适应参数调节器。针对构建调节器训练集过程中遇到的实车测试交互次数过多、整定工作量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学习控制概率推理(Monte-Carlo probabilistic inference for learning control; MC-PILCO)算法的训练集构建方法;根据车速对训练集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典型工况进行分组;每个车速工况分组内所有不同曲率工况均使用该车速下跟踪直线场景采集到的数据训练出来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整定;通过共享模型的方式实现了实车交互次数的减少。实车实验表明;在中低速工况下;本文提出的参数自适应循迹控制器相比参数固定的控制器有更好的横向轨迹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