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252篇
综合类   213篇
水路运输   252篇
铁路运输   179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光纤分布式接触网开关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一种新型的基于光纤现场总线的铁路枢纽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92.
本文针对铁路牵引系统中变压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在线监测技术通过数据的远程传输实现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管理综合自动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93.
王术合 《电气化铁道》2003,(1):32-35,44
本文介绍了一种设备简单、投资低、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的简单环网供电方案及相应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具体分析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短路保护及自动装置功能及简单环网供电支援方案,阐述了该方案对运营的影响、设备的国产化和工程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94.
在引入-辅助序的F-型拓扑空间中,利用其相关性质,采用半序方法研究了一类算子方程Lx=Nx的可解性,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5.
精确反馈线性化在船舶航向保持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船舶航向保持器的设计大都采用Nomoto线性模型,而忽略了船舶操纵运动的非线性因素,因此航向控制的精度比较低。选择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将响应型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再利用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鲁棒控制器进行控制,然后在Maflab的Simulink下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控制器比基于LQR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6.
翟志红 《船舶》2008,19(5):33-35
介绍了气压传动在工程上的一种设计应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机房房顶可自动启闭装置,并对其气动原理和机械结构给予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7.
宁波市百丈路甬新河桥为PC连续梁桥,跨径布置为(24+40+24)m,中墩两侧各10m腹板采用波形钢腹板,为国内首次应用。介绍该桥的特点和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98.
预应力束张拉顺序对锚下局部应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通常布置有多束预应力束,在施工设计中需要考虑预应力束的张拉顺序,合理的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不同的预应力束张拉顺序下某大桥主粱被动锚固区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对同类桥梁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有效利用线圈检测数据,精确估计路段平均行程时间,提出了一种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方法。将路段平均行程时间分为平均行驶时间、平均排队时间和平均通过路口时间三部分。考虑线圈埋设的特点,通过估计平均行驶速度得到平均行驶时间。用分段时齐Poisson过程描述车辆驶入路段过程和驶离过程,用Markov排队模型描述车辆排队过程,用生灭过程描述排队车辆数,得到车辆排队模型,计算了路段有、无初始排队的平均排队时间。基于选取与路口相关的饱和流率和平均车长,计算了平均通过路口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2%,说明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塑性力学原理,首先建立π平面与主应力空间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最大偏应力屈服准则在π平面上的表达式,推导并验证最大偏应力屈服准则在π平面上图形的形状和方位,目的在于明确拉伸情况下,最大偏应力屈服准则在π平面上的形状、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