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366篇
综合类   294篇
水路运输   348篇
铁路运输   131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41.
压力分散型锚索在高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开阳高速公路高边坡设计的例子,对普通拉伸型锚索及优化的压力分散型锚索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通过抗拔试验,为压力分散型锚索系统的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42.
文中探讨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办学模式及其特点,建议:(1)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学生在学习机械类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电类知识、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接口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学习;(2)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机电系统综合实验平台;(3)毕业设计要着眼于市场,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  相似文献   
943.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口岸直水道整治工程位于扬中河段,工程离岸远、水深大、水流实时变化、轴线长,潜堤施工抛石落点预测尚存在难题。在扬中河段开展涨、落潮条件下的抛石漂移距现场试验,获得涨、落潮条件下现场抛石漂移距公式,并应用于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潜堤施工中。结果表明,抛石漂移距受潮流加速度影响,加速时段的漂移距大于匀速时段,减速时段的漂移距小于稳定时段,潮流加速度小于1. 5×10~(-3m)/s~2时,全潮流过程可采用统一漂移距系数0. 892;施工过程中群体抛石中值粒径单块石漂移距小于4. 5 m时,可采用群体抛石中值粒径来估算群体抛投平均漂移距,实测群抛抛石成堤断面与设计断面吻合较好。为弱感潮河段水上抛石落点精准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半主动悬架的算法、达到整车系统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温度敏感性使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强烈依赖温度变化,带来模型失配和控制效果弱化的问题。基于此进行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电流和速度下的高低温(-40℃~80℃)示功试验研究,揭示磁流变减振器在低温下丧失阻尼特性而表现出刚度特性,在高温下黏滞阻尼退化的特性规律。为了描述磁流变减振器随温度变化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新的磁流变减振器变温参数化双曲滞回模型,该模型引入温度作为自变量,对磁流变减振器黏滞阻尼、刚度及滞回特性进行准确描述。为了面向实际减振器控制,在此双曲滞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性化求逆得到磁流变减振器温度修正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输入预期阻尼力和减振器压缩速度作为自变量,可以直接给出满足减振器力值约束的控制电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温度补偿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能够平均提升12.79%的电流控制精度以及12.53%的控制力跟踪精度;进行温度修正的模型能够在仿真中还原更真实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逆模型能够给出更精确的控制电流,为充分发挥磁流变减振器的能力、实现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精确控...  相似文献   
945.
以某舰船模型为对象,利用双通道频谱分析仪,采用宽频带的快速正弦扫描激励方法,对上述船模进行模态试验分析,同时利用模态分析软件的参数识别功能,结合三维数据转换程序,识别出该船模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以及阻尼参数,并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给出相应的结果。通过试验研究与振动特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模态试验确定该舰船模型的水下声辐射效率,从而对舰船的水下噪声预报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46.
94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中国公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桥型之一,尚未经过抗爆防护设计,一旦发生爆炸荷载作用,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了2×8 m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模型的野外爆炸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波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爆炸荷载(冲击波超压、冲量)在桥面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桥面上方爆炸超压和冲量沿纵(横)桥向呈非线性分布,横桥向和纵桥向超压分布基本一致,横桥向桥面冲量相比纵桥向偏小;爆心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桥梁整体受到的爆炸荷载急剧上升;比例距离不变时,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大,爆心正下方位置超压峰值不变,但桥面其他位置的超压峰值都显著增大;建立了适用于桥面爆炸荷载模型的超压峰值公式,可供梁桥桥面抗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48.
王磊  陈湘生  伍军 《隧道建设》2022,42(11):1871-1878
为解决管幕+冻土复合结构在大体量冻结工程应用时冻胀规律不明确、控制效果不稳定等难题,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车站管幕冻结暗挖工程进行了开放系统下的模型试验。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管幕冻结冻胀特性和管幕受力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管幕可以对冻胀产生较好的约束作用,管幕+错峰冻结可以有效避免上覆土体及结构抬升; 2)间歇冻结后管幕受力曲线根据间歇时间呈现规律性锯齿波动,停冻3、5、7 d后,管幕所受冻胀压力分别可以减少约40、50、60 MPa,表明采用间歇冻结可以有效降低冻胀压力; 3)上覆地层压力越大,管幕受冻胀压力越小,较大的上覆压力可以约束冻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9.
Rapid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and alternative-fuel vehicles (AFVs) are likely to transform the future of mobility and could bring benefits such as improved road safety and lower emissions. Achieving these potential benefits requires widespread consumer support for these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o date, research to explore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transport innovations has tended to consider them in isolation (e.g., driverless cars, electric vehicles). The current paper examines the predictors of consumer interest in and willing to pay for both AFVs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through a choice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six diverse markets: Germany, India, Japan, Sweden, UK and US. Using Latent Class Discrete Choice Models, we observe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both within and across the country samples. For example, while Japanese consumers are generally willing to pay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n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consumers need to be compensated for automation. Within countries, though, we found some segments – typically, those with a university degree, and self-identifying as having a pro-environmental identity and as being innovators– are more in favour of automation. Significantly, we also found that support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s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AFVs, perhaps, due to common demographic or socio-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both types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ese findings are valuable for policymakers an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early adopters, as well as consumer segments or cultures less convinced to adopt these innovative transport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950.
安文娟  李远哲  谢耀华  王少飞 《隧道建设》2022,42(10):1738-1745
为提高公路隧道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虚拟现实试验的生态效度,以内嵌Inside-out定位技术的VR(virtual reality)一体机为基础,研发公路隧道6DoF(six degrees of freedom)人员疏散试验系统。该系统应用于试验时,参与者可摆脱鼠标、手柄等控制及设备线缆的束缚,在虚拟场景中6自由度感知信息及自主行动完成试验,且系统可通过对参与者实时跟踪定位获取其速度特征数据。为验证该试验系统的有效性,采用该系统开展真实空地、虚拟空隧道和虚拟火灾事故隧道3种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试验,采集30名参与者在不同场景中的移动速度、移动轨迹与情绪反应、沉浸感、临场感等数据,并分别对比真实空地与虚拟空隧道、虚拟空隧道与虚拟火灾事故隧道中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该系统进行疏散试验时,头戴VR设备未引起参与者的眩晕感; 2)参与者在虚拟火灾场景中具有较强的临场感,其情绪反应、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等与在真实场景中基本一致,说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