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9篇
  免费   487篇
公路运输   3584篇
综合类   3923篇
水路运输   1669篇
铁路运输   1416篇
综合运输   28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沥青路面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再破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检验沥青路面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的效果,对填封裂缝和修补坑槽较常出现的再破损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深入地分析了已填封裂缝和已修补坑槽再次出现破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路面铣刨机铣削装置的工作方式、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针对路面铣刨机在正常作业过程中零件磨损的现象,探讨了一些养护方法,提出了路面铣刨机械的一些养护措施,对铣刨机的合理使用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南昌生米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米大桥是南昌市外环快速道上的城市桥梁,全长3880m,简要介绍生米大桥的项目概况、建设条件、总体布局、技术标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科学研究等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4.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群桩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评估了撞击力、桩体刚度、撞击位置和撞击角度下对群桩结构损伤位置的影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群桩结构损伤位置进行了预测,并对ANN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5.
公共交通乘务调度问题是一个将车辆工作切分为一组合法班次的过程,它是NP难问题,许多求解方法的效率都与班次评价密不可分,本文通过裁剪TOPSIS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设计了TOPSIS班次评价方法.此外,通过裁剪变邻域搜索算法使之适合求解乘务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变邻域搜索的乘务调度方法(Crew Scheduling Approach Based on Variable Neighbourhood Search,VNS),其中,并入了TOPSIS班次评价方法在调度过程中进行班次评价,设计了两种带概率的复合邻域结构以增加搜索的多样性,帮助跳出局部最优,在VNS中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局部搜索.利用中国公共交通中的11组实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VNS优于两种新近提出的乘务调度方法,且其结果关于班次数接近于下界.  相似文献   
166.
宋少贤 《北方交通》2012,(10):18-20
将影响沥青路面压实的因素归纳为材料因素、结构和环境因素以及压实机具等,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对于在施工中提高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和长期性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7.
介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概念,说明我国CRCP的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8.
某型汽轮机的超速保护装置采用脱扣结构,文章针对该汽轮机的超速脱扣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此种超速脱扣装置的装配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利于该型汽轮机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9.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blique irregular waves with a pontoon-type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 (VLFS) edged with dual horizontal/inclined perforated plat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rect time domain modal expansion theory. For the hydroelastic analysis,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based on time domain Kelvin sources is implemented to establish water wave model including the viscous effect of the perforated plates through the Darcy’s law,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s adopted for solving the deflections of the VLFS modeled as an equivalent Mindlin thick plat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uting efficiency, the interpolation-tabulation scheme is applied to assess rapidly and accurately the free-surface Green function and its partial derivatives in finite water depth, and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of a half or quarter VLFS model is further established taking advantage of symmetry of flow field and structure. Also,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validated against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In the comparison,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ual porosity and porous parameter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Numerical solutions and model tests are executed to determine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LFS with an attached anti-motion devic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submerged depth, inclined angle and gap distance of such dual perforated anti-motion plates on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optimal design. The effects of oblique wave ang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ti-motion and hydroelastic behavior of VLFS are also emphatically examined.  相似文献   
170.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