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81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道路和环境条件的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和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干线公路特点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某省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际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并可靠。  相似文献   
12.
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是江苏省为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全省首条科技示范路,243省道将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干线公路建设,提升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降低综合管理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升道路使用品质,达到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Inmanyindividuals ,high NaCldietsincreasearterialpressure ,butthemechanismlinkingNaClintaketohypertensionremainselusive .Severallinesofevidencesuggestthatahigh NaCldietmayincrease plasmasodiumconcentration ,thereforeactivatingcentralosmosensitivenucleiand…  相似文献   
14.
地方道路随意接入干线公路不仅造成了干线公路街道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干线功能的发挥。在分析接入方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直接接入、利用辅路接入、利用服务道路接入和联合出入口4种接入方式的利弊以及适用情况,为合理地规划设计地方道路接入干线公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 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6.
快速干线公路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比较了快速干线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功能差别,对快速干线公路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快速干线公路设计要点,最后以南京禄口机场西通道为工程实例,对快速干线公路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8.
车速是描述车辆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而掌握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更是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部分主干路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主干路的分布形式;然后,从路段整体、横向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的形式主要与车辆行驶时的自由度有关,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状态对车速分布的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对城市主干路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排队模型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排队队长与交叉口通行能力、排队延误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交通高峰期干线协调控制的混合线性规划模型,对干线协调控制的配时参数与相位时序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使干线道路的通过能力和平均延误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ree traffic solutions for the complex grade-separated intersection located in the old part of Belgrade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new bridge over the Sava River. The corridor to which the intersection belongs together with the new river bridge are parts of a great urban artery called the Inner Half Semi-Ring Road (IHSRR). The traffic solutions that are evaluated are defined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phase, based on two opposed concepts: a complete grade separation of all intersection legs (the CPV alternative – ‘grade-separated’) and a grade separation designed to minimise construction costs (DMC 1 and 2 alternatives – ‘minimise cost’).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is conduc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the score based on expert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olutions is determined; second,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a set of state indicators obtained by micro-simulation using PTV–VISSIM 4.10; and third, the final score is obtained by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evaluation step show a small advantage for DMC 2, a sub-alternative of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results of the micro-simulation give advantage to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provides a better ‘goodness factor’ for the CPV alternative against the DMC 1 alterna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ast construction cost favours alternative DMC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