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受多种因素影响,运用粗集相关理论分析线路、调速设备和车流等事故因素,引入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简,得到包括驼峰设计和运营线路纵断面变化、调速设备合理配置和新型重载车辆等几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能够在决策时给出科学依据,以此降低或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针对我国铁路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的现状,研究适合铁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的指标,建立3层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交通事故信忽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判初始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在属性集和属性测度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属性数学的铁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按照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由低到高逐层计算属性测度,根据属性判别准则,确定该评价对象最终结果.利用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实际业务数据,对某路局一段时间的安全状况进行判别,验证了所建立的属性数学评价模型的可行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3.
王勇 《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20(7):20-22,2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铁路的客运设施和客运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旅客提供更为满意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多Agent的软件设计思想,提出一个基于多Agent的智能旅客信志服务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功能相互独立的多个Agent协同为旅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4.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3G网络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帮助使用者加强健康管理,确定个人健康维护计划,进行个人生活行为指导与管理,对疾病进行预防、监控.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建立了系统的设计目标,提出了利用3G网络技术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整个系统的技术框架和开发方法,并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实现.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跟踪用户健康状况,提供健康预警,在用户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的健康记录.  相似文献   
65.
为有效利用高速铁路车站和区段通过能力,提高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必须提高高速列车运行计划的质量,确保铁路运输生产稳定有序.从高速列车运行计划的评价指标分析与选择入手,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列车运行计划的指标值进行赋值和规范化,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理想点法求解最佳方案;通过计算实例,对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6.
Supermap环境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空间数据库的技术特色和设计原则,对基于GIS公路路线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空间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关系型的数据模型,使用Supermap Objects提供的SDB数据引擎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数据来源于现有的地形图,为此建立专有的数据转换模块,将DXF地形图文件转换成Supermap Objects中的数据集;为完善属性数据库,提供人机交互窗口,修改属性表结构,编辑空间要素对象的属性值,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修改、编辑属性数据库的功能,成功地进行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为后续的路线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7.
提出了利用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体技术,设计一种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乘客个人导向功能的移动通信体,以彻底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中因车站自动化带来的应用不便,以及乘客个人导向功能薄弱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阐述了个人导向功能的实现原理.以模型的仿真分析说明这种移动通信体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的改善.  相似文献   
68.
探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内部个人知识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团队内部学习机制设计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及有效指导。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刺激-反应理论,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内部个人学习视角,把团队成员个人学习过程内嵌于工程项目团队任务的背景下,构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内部知识学习多主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发现动态条件下,团队任务绩效、团队知识水平与团队各层级成员的个人学习策略相关,得到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各层级成员个人学习的最优策略,使各层级成员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团队学习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团队高层成员初期应减少与团队建设任务相关的内部学习,以营造团队宽容的学习氛围为主,随着项目建设任务逐渐完成,高层成员应及时采取均衡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同时示范带动其他成员学习,促进知识在团队内的留存和传播;中层成员应较积极地向高层成员学习并在团队内分享知识;基层成员应从便捷、高效的角度出发,较积极地向其他经验丰富、知识范围广的基层成员和中层成员学习。  相似文献   
69.
Western literature abounds with powerful imagery of mobility and travel, extolling the richness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that can only happen along the way. The more common policy and research contexts consider travel and mobility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n end, valued relative to the destination activity. This review builds on the research that considers on-the-way benefits in order to expand this perspective as a part of transport studies. The question posed is if there is a place to evaluate mobility as a life-enhancing activity in its own right, directly contributing to the capacity for autonomy and freedom of choice that are central elements of personal well-being. Motility or mobility capital, defined as the capacity for mobility, offers a theoretical context for this purpose. The literature has adopted motility for its ability to broad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obility choices, by structuring a role for material, human,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as contributing to an individual’s capacity for mobility.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 capital implies that motility holds value not only as an input to mobility choices, but also through its exchange value with other forms of capital, thereby promoting broader contexts for human flourishing. Therefore, motility has value as a policy objective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individual well-being and this article further argues that it is through mobility experiences that this type of capital can be advanced.  相似文献   
70.
现有的大中型登船梯的设计不适合于万吨级以下油码头 ,在分析了现有的中型或大型登船梯结构和 10 0 0吨级至 10 0 0 0吨级油码头登船梯的设计条件后 ,提出了一种改进中型或大型登船梯结构的设计方案 ,并将此方案应用于大连港新港扩建码头 ,获得成功。此种设计方案增加了登船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