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112篇
综合类   105篇
水路运输   104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杨胜 《水运工程》2011,(12):160-162
介绍洋山三期码头伸缩缝的构造及改进型伸缩缝橡胶条应用取得的较好效果.分析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伸缩缝的优缺点;根据实测资料研究,对高桩码头伸缩缝宽度、凹凸齿坎宽度、齿坎结构加强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可供高桩码头设计和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342.
结合我国华南地区处于海水环境的某码头工程钢管桩的维护,分析钢管桩的腐蚀特点,对比选择防腐蚀措施,最终在钢管桩腐蚀最严重的浪溅区及水位变动区选用了包覆防护系统设计并进行工程实践论证。有效解决了该区域传统措施防护年限不足的难题,取得优异的防护效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3.
蔡福康 《水运工程》2011,(4):149-152
东海大桥桥轴线全长31 km,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采用PHC桩;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的施工为远离岸线的无掩护外海施工,风大、浪高、流急,海况条件恶劣,全年有效作业天数仅为174 d;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所处区域地质结构复杂、海水含盐量高.因此,适应该海域自然条件的大直径PHC桩施工成为实施本工程施工的关键问题.主要描述在特定的海况环境及地质条件下,东海大桥近岸浅海段桥墩PHC桩的桩型选择及防腐技术、桩靴形式选择及可沉分析、水锤效应及波流影响的对策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44.
本文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DB01标段第一合同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和成果;通过对不同桩型单桩承载力的估算与分析,提出了桥墩基础采用嵌岩桩(钢管复合桩)的建议;通过单桩承载力理论计算与试桩数据的对比,确认了提供的桩基参数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345.
水泥搅拌桩已广泛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水泥土单桩承载力是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规范给出的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出发,结合工程试验统计数据分析实际承载力与计算值的差异和产生的原因,对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计算和施工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该类型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6.
在Rankine土压力理论和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荷载结构法,对具体工程中双排桩结构进行计算,得出了双排桩位移及弯矩分布情况;另外采用地层结构法进行计算,探讨了前后排距对双排桩的影响,得出在双排桩支护结构最优的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7.
彭涓 《路基工程》2014,(3):161-163
以深厚软土地区某铁路工程为例,对搅拌桩、管桩及两者结合的地基加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介绍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加固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应用。其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可达250 kPa,而且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48.
以全风化岩作为无砟轨道的路基,必须进行加固。目前,对山区全风化岩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计算参数如何选取的研究不多,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要求极为严格。针对山区全风化岩采用CFG桩进行加固,并对其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参数的选取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化层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压缩模量计算方法更为合理,同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全风化层应分别建立压缩模量与标贯击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CFG桩在穿过具有明显黏性土特性的全风化岩层后,结合沉降计算,再往下至少进入深层1~2 m,地层含水量较大时,桩长宜再加长。  相似文献   
349.
新吹填淤泥浅表层加固中“土桩”形成机理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吹填的淤泥经浅层加固后出现凹凸不平的"土桩"现象,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孔压监测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同时根据大变形固结理论,对"土桩"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常规真空预压法进行了比较,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土桩"是排水板周围土体细颗粒在渗透力作用下向排水板聚集的结果,其形状呈倒锥形,横截面近似椭圆状,深度不大于1.6 m,在此深度以下,土体强度较为均匀;在同一水平面上,距离排水板越近,土体强度越高,桩间土存在"软弱带";考虑土体参数随固结过程的变化可以反映"土桩"的形成。最后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土桩"的建议,所得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50.
孙元奎  陈永  陈华顺 《公路》2012,(1):78-82
针对淤土地基灌注桩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体受力特性,通过现场水平承载力破坏性试验,对不同桩长、桩径和桩基上部土体的两个试验区进行对比研究,由现场实测得到的桩体桩身轴力与弯矩分布情况,得知桩径增加和桩基上部土体改善有助于提高水平承载力,但桩径的增加对水平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利用ABAQUS数值计算对水平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表明: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有限元在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研究方面具有合理性,为进一步利用有限元研究桩体水平承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