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451篇
综合类   252篇
水路运输   282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实例介绍间歇式沥青拌和冷料供给系统流量的标定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冷料供给器按目标配合比准确供料,使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比更加接近目标配比,保证拌和成品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统二次搅拌理论,提出了混凝土双速搅拌工艺,介绍了双速搅拌工艺的原理及优点,并指出了该工艺的实现方案.该工艺的应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薛杉 《北方交通》2012,(5):140-144
通过对辽宁等北方省份高等级公路中分带防眩设施的几种典型应用方式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每种中分带防眩设施的优缺点,提出了中分带防眩设施选型需要考虑的防眩、景观、投资等多种因素,为项目决策单位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平台余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树 《船舶工程》2015,37(5):94-96
东海某DPP平台投产近十五年后,出现设备老化、工艺系统处理量发生变化等情况,从而透平电站、热油锅炉和工艺处理系统出现余热,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及时有效回收利用,需要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对基础资料分析研究、平台生产实地调研,提出余热利用方案,并进行成本投资/回报比较,最终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结构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使用安装及维修保养等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结构的附加质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且无法避免的现象,同时又对主体结构的声振特性存在着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附加质量对主体结构振动及噪声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以水中平板结构为例,对由不同分布情况的附加质量所引起的水中平面板声-振特性的变化进行数值分析。建立带有附加质量主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将其与声流体介质的瑞利积分相互耦合用于求解流固耦合问题,以获得耦合系统的响应。通过模型降阶法求解由附加质量所引起的结构模态参数变异。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分布情况的附加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主结构声振特性的影响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在主结构低频振动时,附加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主结构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的改变上。  相似文献   
16.
孔祥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14-217,I0020
立柱是大面积基坑水平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时,采用型钢结合水泥土搅拌桩作为立柱桩的情况较为少见。为此,介绍了某SMW工法桩围护基坑工程中,型钢结合水泥土搅拌桩作为立柱桩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混流泵内部的三维紊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内部流动速度、压力分布的分析,揭示了其内部流动的主要特征,对其性能及改进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船舶电站自主创新现状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船舶电站自主创新对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船舶电站发展现状的回顾,指出了自主创新的不足和强化自主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船动力装置的特点以及仿真技术在舰船动力装置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在充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及协同仿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将仿真技术应用于舰船动力装置的生命周期.建立了将仿真应用于舰船动力装置生命周期的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实现的关键使能技术.本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设计手段对动力装置设计的限制,重组了设计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对国内造船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on an intensive campaign in the summer of 2006 to observe turbulent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tidal mixing front which separates well mixed and seasonally stratified regimes in the western Irish Sea. The rate of turbulent dissipation ε was observed on a section across the front by a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profiles with the FLY dissipation profiler and horizontal profiles by shear sensors mounted on an AUV (Autosub). Mean flow conditions and stratific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a bed mounted ADCP and a vertical chain of thermistors on a mooring. During an Autosub mission of 60 h, the vehicle, moving at a speed of ~ 1.2 m s− 1, completed 10 useable frontal crossings between end points which were allowed to move with the mean flow. The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parallel measurement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ε which were made using FLY for periods of up to 13 h at positions along the Autosub track. The two data sets, which show a satisfactory degree of consistency, wer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dissipation in the frontal zone. Using harmonic analysi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dissipation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trong time dependent signal at the M4 tidal frequency to yield a picture of the cross-frontal distribu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 complementary picture of the frontal velocity field was obtained from a moored ADCP and estimates of the mean velocity derived from the thermal wind using the observed density distribution. whic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 strong (0.2 m s− 1) jet-like flow in the high gradient region of the front. Under neap tidal conditions, mean dissipation varied across the section by 3 orders of magnitude exceeding 10− 2 W m− 3 near the seabed in the mixed regime and decreasing to 10− 5 W m− 3. in the strongly stratified interior regim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ssipation is consistent in general form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models of tidal mixing and does not reflect any strong influence by the frontal j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