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449篇
综合类   368篇
水路运输   180篇
铁路运输   100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介绍了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机理以及它的材料组成、施工机械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2.
为使对路面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季节性的变化.针对某一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各层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换算因子,并确定了路面结构内温度场和动态模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而计算了路面结构关键响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土基顶面压应变季节性波动情况,并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下,确定了响应的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33.
详细阐述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的优点、外掺剂的作用机理,通过生产过程,确定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级料配合比、外掺剂的掺配比例、拌和温度以及摊铺温度的各项生产指标,生产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使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添加调和硬组分从而提高其模量的。实验对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其与其它几种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频率条件下进行动态模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以在不降低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高温稳定性,抑制和减少车辙的产生,从而保证道路的良好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5.
简易机场道面结构的疲劳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简易机场的合理道面结构, 依托陕西西安、湖南耒阳的室内外试验段, 利用直径30cm刚性承载板模拟机轮荷载圆, 使用反力架、千斤顶及疲劳试验机, 通过人工和机械定点重复加载模拟飞机通行, 研究了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细粒土基(垫)层道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推荐道面结构早期承载能力较高, 在60d龄期内, 整体回弹模量为200~300MPa, 弯沉小于1mm; 此时道面可承受飞机荷载几万至十几万次的起降通行而不破坏, 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推荐道面结构的疲劳特性可以满足简易机场的应急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6.
膨胀土是一种对工程建设有特殊危害的土。针对膨胀土公路路基的破坏形式,分析膨胀土路基破坏的原因,并结合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病害探讨膨胀土路基的处治措施,可为此类路基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回顾了钢框架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现状,将传统的弹性分析法和新兴的塑性分析法作了比较,重点介绍了塑性铰法对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并讨论了当前改进塑性铰法存在的困难,为进一步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冲刷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它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魏建明  吴坤  钱磊 《交通标准化》2008,(23):143-146
通过对路用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即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对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增加了解.同时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此类基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设计了4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T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 试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损伤程度和植筋间距。采用荷载传感器、位移计和应变计, 分别测量了加载过程中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新老混凝土界面与钢板-加固混凝土界面的纵向滑移,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试件的受力性能, 采用塑性方法研究了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并对比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使混凝土T梁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约2倍, 植筋间距与原梁弯曲损伤程度对组合加固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约为4%, 植筋间距越大, 新老混凝土界面纵向相对滑移越大, 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数值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对差值为9%, 因此, 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显著提高混凝土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