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79篇
水路运输   89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针对舰艇作战系统对准工程的需要,根据坐标变换原理推导了一种统一的舰载雷达探测角度和探测距离的对准计算模型。分析了对准过程中舰艇姿态变化以及仪器测量误差等动态不确定因素对作战系统对准精度的影响,并基于误差理论推导了雷达探测角度和探测距离对准理论真值的最大绝对误差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模型计算舰载雷达对准的理论真值及其最大绝对误差,可以为舰艇作战系统对准精度分析提供辅助依据。Matlab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2.
绞刀在制作完成以后或者齿座在修复以后,刀齿的位置和姿态都难以被检验,主要原因是传统方法难以对绞刀齿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从检验装置获得了定位点的坐标,然后以中间坐标系为纽带,推导刀齿在基准状态和空间状态的两个坐标系的复合变换关系,并得出变换矩阵的表达形式,建立绞刀齿空间位置和姿态的表达方法,解决了绞刀齿空间定位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快速进行刀齿的空间定位,能够用于绞刀制作后或者齿座修复后的刀齿位置和姿态检验。  相似文献   
253.
新型极地科考船舶、装备的研发,对于极地的探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主要查询水冰两栖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冰刀原理的启发,设计了这种新型水冰两栖艇及其爬冰方式。通过探讨新型水冰两栖艇的爬冰系统及其设计特点,运用材料失效、瞬态动力学等理论,分析验证水冰两栖艇爬冰的最佳形式。并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模,验证其能满足爬冰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54.
通过对极坐标法的精度分析和在向家坡立交匝道的实测结果分析,简要介绍极坐标法在立交匝道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5.
以不同厚度规格的极地船用FH40低温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焊条电弧焊(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SMAW)、CO2气体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CO2 Gas Shielded Flux-Cored Arc Welding,FCAW-CO2)、埋弧焊(Submerged Arc Welding,SAW)等3种方法进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试验确定的焊接工艺参数可为新型极地船建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6.
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极地物探船的船-水域-海冰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该型船在设计破冰厚度和设计航速下的冰载荷量和冰载荷时程曲线,并进一步研究冰体单元尺寸对冰载荷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冰载荷最大值随冰体有限元单元尺寸减小而减小。对比相关冰载荷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最终确定合理的冰体单元尺寸。研究结果对极地物探船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7.
船舶肋骨线型拟合的精度直接影响数控肋骨冷弯机弯制的精度,传统“用单条三次曲线拟合一整根肋骨线型”的方法具有无法严格经过所有给定点、误差分析无依据和未考虑曲率半径等缺陷。为避免这些缺陷,将整根肋骨看成多个分段,每个分段是一个独立的三次曲线,且参数数量正好等于已知数数量,使参数的解静定。针对由考虑曲率半径产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将分段函数的处理从全局坐标系转换到局部坐标系,将分段的待求解参数从4个降维至2个,便于指定参数的初始解。利用坐标变换,将局部坐标系的结果转换回全局坐标系,拟合后的肋骨线型满足:严格经过所有给定点;曲率半径以高精度逼近给定值,误差的数量级为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