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154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ABSTRACT

Public transport in cities of the Global South is mainly provided by paratransit operators who self-regulate their services in the absence of adequate formal transport supply and due to weak or no formal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enforcement. Paratransit operator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 passengers as every passenger translates into profit. Governments in the Global South have sought to reform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through Bus Rapid Transit (BRT) to regulate and ensure efficiency,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drivers competition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with paratransit operations. Paratransit operator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barriers to public transport reforms such as BRT without much consideration for their style of operations. This neglect has contributed to their resistance and low interest in participating in BRT and has even led to opposition. Consequently, non-consideration of incumbent opera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t reforms has been 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delay or failure in their introductio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y reasons why paratransit operators resist and show low interest in BRT even in situations where public institutions have opted not to replace them but rather invit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s. The basis is 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four citi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BR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where paratransit operators showed resistance and low interest to participate. We identify (1) loss of autonomy, flexibility and established practices/routines, (2)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isk avoidance and (3) lack of trust in governments who initiate reforms as a basis for their resistance and low interest. These findings are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d by organisational management and social psychology concepts that explain resistance to change.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sing these reasons may help planners in designing mor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paratransit reforms.  相似文献   
6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目前正面临改革,它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为主流的专业之一首先希望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度引导学生参与到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深度培养过程中。现如今,\"课程思政\"理念已经高度融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内容,形成了全新的综合教学模式,它更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教育模式,在高职该专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并对其改革实施策略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63.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在校园中掀起“微浪潮”。它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也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在微信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者微能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4.
通过阐述学生党校在学生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生稳定和促进校园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办好学生党校,实施党建和校园文明文化强校战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65.
法治与德治作为政治体制的特定功能,是与政治体制的结构特性密不可分的,这在政府推动的法治与德治发展模式中尤其如此。为此,本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发展对我国政治体制所提出的原则要求,论证了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权力制约、司法独立、人民主权、以及有效的官员监督和道德传播机制等政治体制要素对法治与德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起点是不同的 ,在大多数国家 ,由于社会变革不彻底或没有变革 ,致使地主这个传统农业精英被保留下来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本家的产生并未导致农村社会结构根本变化 ,结果降低了政府的自主能力。农业精英与农民间的庇护关系和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 ,阻碍着农民向现代公民转变。农村中一直存在着的等级式的社会结构使政治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7.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某种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的归宿感."服从的政治"、"选择的政治"和"认同的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三种主要模式.政治认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包括个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政权认同三个层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集体认同的弱化是影响政权认同水平的结构性因素.政治认同建设应当认识和尊重政治认同的科学规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发展选举政治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制度认同水平;运用和开发集体认同资源,构建国家与"新集体"的合作关系,以建立公民的"新集体认同",巩固和扩展政权认同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8.
海上事故的发生与海员素质紧密相关,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海员工作效率,必须提高海员素质。通过分析海员面临的一些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当前海员劳务输出中存在的症结,由此归纳出海员应当具备的十二类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并针对这些要求,提出国际海员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层次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在价值上主导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现阶段,我们要在和谐中构建校园文化,使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朝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0.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受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影响。找到高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应当能够梳理卅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