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167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72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季军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26-130
隧洞及井接头防水作为一项关键工序,对输送饮用水的青草沙过江管隧洞工程尤为重要。文章以此为工程背景,结合深覆土输水隧洞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隧洞自身的防水质量控制及特殊形式外包井接头设计和施工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2.
合理地设计和安装接地对可靠性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可靠性实验室接地含义、分类,并提出了结合可靠性实验室的特殊要求不同接地的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胡智鑫 《北方交通》2012,(4):163-16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优良的施工质量、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制定科学的投标策略。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投标策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刘苏  秦建新  魏晓芳 《公路》2006,(1):102-108
依据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的各种影响因素。就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是影响的主要方面。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公路等级指标、公路城镇化效应指标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指标构成。为基于3S技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烟台滨海东路软基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等方法对烟台滨海东路软土路基进行了加固,并对各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对海滨地区软土路基加固效果较为明显,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对手工制作接触网水泥坠砣存在的工艺性差、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京沪线电气化工程建设需要,探讨了机制接触网水泥坠砣的新工艺及其工序流程,分析了机制新工艺的特点,并对2种制作工艺进行了经济技术条件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7.
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抗裂性能及设计和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钧利 《公路》2006,(4):124-128
基于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钢纤维的阻裂作用和增强效果,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公式。通过对已建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长期使用性状的分析,对钢纤维混凝土桥面设计中的钢纤维类型、用量、剪力筋的设置及施工工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综合比较,铣削型钢纤维是最佳选择;钢纤维用量的体积比宜为0.6%~1.0%;施工时选择适宜的水灰比和振捣器具。  相似文献   
108.
主要介绍了徽杭高速公路用FYT桥面防水涂料作为桥面防水层的施工工艺,及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并对其它类型的桥面防水层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9.
Recent advances i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technology have resulted in a transition in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methods to test the use of GPS units to record travel details, follow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n algorithm to both identify trips and impute trip purpose, typically supplemented with some level of respondent confirmation via prompted-recall surveys. As the research community evaluates this new approach to potential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urvey-reported collection method,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well the GPS-recorded and algorithm-imputed details capture trip details and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survey-reported collection method may be preferred with regards to some types of travel. This paper considers two measures of travel intensity (survey-reported and GPS-recorded) for two trip purposes (work and non-work) as dependent variables in a joint ordered response model. The empirical analysis uses a sample from the full-study of the 2009 Indianapolis reg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Individuals in this sample provided diary details about their travel survey day as well as carried wearable GPS units for the same 24-h period.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regarding differences in measures of travel intensities related to the two different data collection modes (diary and GP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plac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that GPS should continue to be used alongside rather than in lieu of the traditional diary approach, and that assignment of individuals to the GPS or diary survey approach should consider demograph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10.
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船舶压载水是船舶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船舶压载水含有的有害水生物主要有水藻、水母、斑马纹贻贝等。目前在航压载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的深海置换法、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其中深海置换法包括排空法、溢流法和稀释法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