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210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沙眼衣原体D型MOM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D型沙眼衣原体培养物中克隆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法扩增沙眼衣原体后,提取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长MOMP基因,并用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扩增了MOMP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 pUCmT中。结论 MOMP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开展沙眼衣原体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8 Br 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 大鼠, 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8 Br cAMP(1 mmol/L)诱发的脊髓背角LTP咬合(occlude)强直刺激诱导的LTP;②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KN 93 (100μmol/L)或AIP(200μmol/L)阻断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200μmol/L)抑制8 Br cAMP诱发的脊髓LTP。结论 CaMKⅡ参与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的LTP;8 Br cAMP诱导的LTP与强直电刺激诱导的LTP在机制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步骤或途径。  相似文献   
18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哇巴因对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αq/1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哇巴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传代和纯化。分别给予生理浓度以及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干预48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Gαq/11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理浓度哇巴因干预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而病理浓度组细胞发生凋亡。生理浓度组Gαq/11表达(111.21±30.47)显著高于病理浓度组(68.70±6.21)以及对照组(58.81±4.51,P<0.01);病理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①Gαq/11介导了生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②病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与Gαq/11无关;③哇巴因在不同浓度下,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相应的药理学作用或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4.
Parathyroidhormone(PTH)isoneoftheimportantregu1atorsofcalciummetab0lisminthehumanbody.Itspro-ductionandsecretionaremainlyregulatedbyserumcalcium,calcitonin(CT),andl,25-dihydoxycholecacifer0l.Itsphysiologi-caleffectsarepr0m0ti0nofphosphorusdischargefromkidney,acceleration0fboneturn0ver,mobi1izingskelet0ncalciumintocirculation,andactivati0nofvitaminD.Manystudiespr0vedthat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causedosteopeniawhichwaspartiallyreversiblebyparathyroidsurgery"'.Hyp0parathyroidismisarela-tive…  相似文献   
185.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ela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ela细胞系。方法PCR和DNA测序鉴定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Qiagen tip 500进行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cellfectin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培养,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检测EGFP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器检测荧光特性。结果PCR和DNA测序证实pEGFP质粒结构正确;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24h后,部分Hela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72h时,大约80%Hela细胞内均可见绿色荧光。加入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选择荧光较强的Hela细胞经有限稀释,持续筛选及克隆化培养,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Hela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并传至10代以上,将此细胞株命名为Hela-E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蓝光(-395nm)激发时,Hela-EGFP细胞绿色荧光激发波长为395nm,最大发射峰为509nm。结论Hela-EGFP细胞株具备稳定表达EGFP的能力,为实时可视化进行宫颈癌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6.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7.
报道了成功地亚克隆Zfhag的锌指结构和同结构域基因,并将其在细菌体内表达成麦芽糖结合蛋白的融合蛋白的方法和结果,使用这些表达蛋白进行了蛋白-DNA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MBP-ZD1和MBP-ZD2蛋白能与糖蛋白激素的α亚基基因、鼠生长激素(γ-GH)基因和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基因的甲状腺激素反应成分(TRE)结合,而不能结合含有天然TRE的MHC和F2H基因,及含有合成TRE的DR4和PAL寡核苷酸。  相似文献   
188.
断奶1周的大鼠分为3组,分别饲与克山病病区低硒粮饲料(硒含量0.009mg/kg)和基础饲料补加不同量亚硒酸钠(补硒量0.1mg/kg或0.4mg/kg)以探讨硒对大鼠胰腺活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硒(0.1mg/kg或0.4mg/kg)与未补硒大鼠比较,补硒大鼠的胰腺(3H)-亮氨酸参入活性、蛋白质和RNA含量都显著增加。在同样的补硒水平,肝的硒含量和GSH-Px活性也显示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9.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0例正常儿童及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在AL诊断时,TNF-α活性显著升高;当患儿获得部分缓解到完全缓解时,TNF-α活性进步降低,其最低值仍高于健康儿童(P<0.01~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TNF-α在任何阶段都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P<0.01);血清TNF-α水平和临床疗效之间显示负相关性。作者认为测量血清TNF-α活性可以作为一项判断AL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0.
Since the gfp cDNA was cloned from Aequoreavictoria[1], the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marker/reporter system[2, 3]. In recent years, the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has been used as a markersystem for detection of marked cells in soil.Tombolini et al.[4]used a red-shift mutant to de-tect individual bacterial cells on the surface ofroots. They also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protein under nutrient starvation conditions. Theprotein was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