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以4000HP拖轮的系柱拖力作为研究对象,制定合理的拖力试验大纲,分别进行倒拖工况和正拖工况系柱拖力测试,得出倒、正拖拖力性能;讨论系柱拖力的人为和客观影响因素,提出新型系柱拖力测试系统研究思路.结果表明,拖轮系柱拖力测试方法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砼箱梁与普通钢筋砼桥梁相比,更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工作程序。结合工程实践,对桥梁外观及管道敷设质量和张拉过程中的施工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对预应力箱梁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石龙南岸三桥型桥墩墩身均设有预应力高强度钢绞线,针对其设计存在的超常时间安装预埋间隔以及长时间的停工,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对钢绞线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同时在墩身预应力施工阶段,对预应力实施了分阶段分级的控制.实践证明,所用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以SS7E型电力机车轴箱拉杆为研究对象,为适应提速需要,在安装空间、接口不变的前提下,对老结构产品进行改进.刚度及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结构完全满足主机厂纵向和横向刚度要求,具有更长的疲劳寿命.新结构保证了机车一系定位刚度,满足更高速度的运行.  相似文献   
25.
吴清富 《交通标准化》2011,(16):119-122
分析发现山体或大坝由于内外力作用于不同段位移从而产生不同的相互拉力,位移到一定程度产生跨塌。,由此提出采用相互拉力传感器、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系统硬件及其通信网,实现山体大坝监测报警系统,从而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通过监测和分析山体或大坝不同段相互拉力变化状况,判定山体或大坝位移到什么时间会发生危险,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修复措施,保护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6.
道路汽车甩挂运输在货物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上有显著的效益,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广西甩挂运输发展现状,预测分析广西发展道路甩挂运输的市场前景,并提出了广西发展甩挂运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渤海湾滚装船开展甩挂运输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延昌  孔卫国  郭林 《中国航海》2006,(4):70-73,81
近几年,渤海湾装滚运输的发展势头很强,但渤海湾的水面风大浪高,如果用通常的客滚运输方式,很难保证安全运输。为了加强渤海湾滚装运输的安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滚装船甩挂运输的运输方式,探讨了滚装船甩挂运输的运输组织形式。并从安全、经济、技术和运输组织方面对在渤海湾滚装船上开展甩挂运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
根据我公司为哈飞汽车、一汽大众汽车配套的经验,简要介绍手制动护套与拉杆之间的装配力及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9.
吴丽华 《水运工程》2013,(12):74-79
卸荷式板桩具有极其复杂的荷载传递方式与协调工作机理,因此探索其结构的承载力性能意义重大。结合工程 案例进行现场实测以研究其承载力特性。结果表明:该结构墙身在16 m处水平位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并趋于稳 定,锚锭墙整体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锚锭点处;拉杆拉力在浚深挖泥初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后期拉杆内力趋于稳定;侧 向土压力分布近似服从静止土压力分布;超静孔隙水压力在主动区-20 m以上有所减小而被动区-20 m以下略有增大。试验 研究证明该新型卸荷式板桩具备良好的承载力机理与工作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的深水码头等工程。  相似文献   
30.
高四维  高雅 《铁道学报》2006,28(2):11-16
以对口法的”减牵”优化为目标,引入“入线步长”的概念,在分析确定其递变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可编顺组号数界限值遵循“入线步长”变化规律而形成菲波纳契数列的实质;通过研究“固定空元位”的合理取定方法,明确“取空区”的构成,发现其数量变化规律及该规律与入线步长变化规律的异同;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构建“减牵”入线结构、使对口法减少作业过程次数的优化方法,确定出可编顺组号数界限值新的分布状态,体现调车作业量与可编顺组号数界限值之间更为准确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在不同作业过程实现“减牵”而出现的作业特点,确定出相对有利的“减牵”优化环节,从而减少入线结构备选方案,使优化进程加快。深化研究后,进一步提出“双减牵”优化的方法及其采用条件,使优化达到更高水平。用实例描述本研究给出的各优化过程,验证了优化结果。指出对口法和消逆法这两种主要的入线算法,在一定条件下经优化改进后而发生的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