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175篇
综合类   197篇
水路运输   54篇
铁路运输   96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对复合通道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了高、快速路复合通道的积极意义,提出复合通道建设的难点主要为通道走廊的选择与布局模式的选取、降低节点复杂程度、解决各系统间的转换需求以及施工组织复杂.并以佛山市广佛新干线复合通道为例简要介绍了上述几个难点的处理思路,最后分析了复合通道建设存在的几个要点问题,为该类型道路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TSP) and Bus Rapid Transit (BRT) are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tools that can reduce travel times for buses. Combining TSP and BR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us travel, but can negatively impact network traffic operations. Although TSP has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few previous studies holistical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using various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TSP strategies with or without a BRT system. This research simulates multiple TSP and BRT combination scenarios to understand their impact on traffic operations, including crossing street traffic. A test bed along International Drive (I-Drive) in Orlando, Florida, was chosen as the simulation area. Field data collected for this test bed, which included traffic volumes, bus travel times, an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data, were used to develop,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simulation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BRT with Conditional TSP 3 minutes behi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ravel times, average speed, and average total delay per vehicle for the main through movements compared with no BRT or TSP, with only minor effects on crossing street delays. BRT with Unconditional TS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rossing street delays, especially at major intersections with high traffic demand, indicating that this scenario is impractical for implementation. The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BRT and TSP will be most effective when used in areas where crossing street volumes are low. However, it is unknown how these ITS tools affect pedestrian traffic. Us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can determine the best strategy to balance transit and pedestrian traffic.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战略上分析了施工标段划分、工期安排和服务隧道优先快速施工对实现快速施工的影响;从战术上指出抓住超前地质预报、风化槽处理、防水通风等几项关键技术对实现快速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实施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TOD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采用“BRT主导型”TOD模式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对不同城市规模和空间发展模式下“BRT主导型”TOD模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烟台市为实例,结合城市规划远景目标,提出以BRT为主导的城市TOD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5.
陈绪文  黄磊  邹逸伦 《隧道建设》2018,38(7):1212-1219
为探究适合硬岩隧道岩爆段的快速施工技术,通过对硬岩隧道整体自稳性及岩爆特点的分析,提出以柔性支护为基础、以岩爆预测、松动圈测试和柔性网试验为保证措施的一种快速施工技术。依托米仓山隧道岩爆段的施工,利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对不同埋深下岩爆强度进行预测,合理划分米仓山隧道岩爆强度区段,并结合松动圈测试、柔性网试验,对锚杆和钢丝绳网的参数进行研究与验证。实践表明: 1)采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岩爆预测及强度区域划分; 2)利用松动圈测试结果能大致判断隧道开挖后围岩破裂区域的深度; 3)相比传统支护技术,采用喷射混凝土+涨壳式预应力锚杆+柔性防护网的快速支护技术,每循环施工可节省用时约4 h,整个岩爆区段施工速度可提高30%~40%。  相似文献   
36.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高速列车车轮优化设计过程中车轮强度评价的效率,开发了高速列车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车轮设计参数,利用ANSYS二次开发技术在ANSYS环境中驱动车轮三维模型的自动重建,以期望的网格密度,完成车轮模型的网格划分,继而按照车轮强度评价标准规定的工况,自动生成相应的强度分析前处理模型.调用ANSYS求解器完成强度仿真分析,最后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评价结论.以某型动车组车轮为例,通过人工计算与本文自动计算的结果对比,验证所开发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合理的发车间隔对于快速公交车辆发挥其高效、经济和环保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快速公交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发车时间约束、车辆台数约束,建立了快速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然后采用二进制编码,运用单点交叉和基本位变异的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最后以兰州市首条快速公交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不同时段下快速公交的发车间隔.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可行,对实现快速公交科学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9.
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方式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最新的成果,并阐述了每种充电模式的优缺点和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快速充电方式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在众多的充电模式中,脉冲充电和快速智能充电由于省时、高效和寿命长等优点已被大量研究和应用。本研究对锂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针对既有大净高跨线桥拆除时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安全性差和污染重等问题,以武汉四环线跨青郑高速K7+700高架桥[(16+2×22+16)m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下净高9.8m]为背景,提出车载移动支撑式分段提吊下放快速移除方法,并进行了施工设备的研制。研制的设备主要由移动运输机构、提吊支架和提吊下放机构组成。首先在路外场地将提吊支架拼装在移动运输机构上,形成车载移动支撑;然后移动运输机构自动驾驶至待拆梁体两侧,与提吊下放机构拼接,完成设备组拼;随后预提吊梁段,将其自重转移至该设备;最后依次切割梁体、分段提吊下放、移运,实现快速拆除。实践表明,在桥下既有高速半封闭条件下,该方法可实现大净高跨线桥安全快速拆除,缩短工期,降低能耗和污染,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