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37篇
综合类   226篇
水路运输   93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某工程桥梁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过程中跨中上缘出现裂缝,从板梁施工和商品混凝土配制两方面分析其开裂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意见。后续实践证明,通过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进行事前质量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2.
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新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冯美斌 《汽车工程》2006,28(3):213-220
介绍了国外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和高强度钢等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发展动向,论述了我国汽车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现状、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3.
针对不同地域3种可能的填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总结出填料的C、Φ值对拉筋拉力、拉筋应力、侧向土压力、地基土压力、侧向位移等指标的影响。其中C、Φ值的变化对拉筋的拉力及应力基本没有影响,对侧向位移影响不大;但对路堤下部的侧向土压力有较大影响,粘聚力小的土体侧向土压力较大,而路堤上部的侧向土压力不随填料的变化而变化;地基土压力随填料的C、Φ值有较大变化,粘聚力小的土体地基土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34.
主要介绍在黄浦江新增防洪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防洪墙基础下原水引水管采用护管桥的措施,使其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通过监测手段,观测在防洪墙施工过程中对原水引水管的影响程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近10年来,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也成了桥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引起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收缩裂缝、外观等质量缺陷的现象常有发生,同时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大。论述了混凝土在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确定时及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36.
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低水灰比、低砂率、高骨胶比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在长江取水工程中,取水口的高度会对通航及河床稳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一般会尽量降低取水口标高,这将会导致与之相连的原水泵房的埋深通常都比较深.在这种情况下,沉井施工工艺将比传统的基坑支护更有优势.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沉井结构如何以带框架(或中隔墙)下沉的形式应用于较大型原水泵房,并对沉井在下沉阶段、水下封底阶段、顶管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中的稳定性及受力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受全球环境影响,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汽车轻量化研究将是汽车工业发展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汽车车身焊接中运用到的传统焊接技术,并对国内外新型的车身焊接技术发展进行综述。为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焊接思路。  相似文献   
39.
简要介绍了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0.
减少汽车质量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需求,也是汽车使用者的需求。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开展汽车轻量化的研究,并且有了富有成效的成果。为了达到减轻汽车质量的目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使用新材料、制造新技术和改进汽车结构。通过这些途径,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等都会得到提高。通常使用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可以减轻汽车质量。新制造技术包括设计新结构、改善制造以及装配工艺。未来将不断研发新材料、新工艺,以满足汽车轻量化的更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