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64篇
综合类   205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飚 《交通标准化》2011,(9):116-119
周口市106国道大修工程的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现场冷再生技术替代传统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原路段的病害,使其功能得到恢复、结构得到补强。而且该方案造价低,对交通干扰小,是一种很好的道路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42.
谢海花 《交通标准化》2012,(13):154-156
结合石安高速公路路面热再生的施工,详细介绍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施工工艺,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依托江西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大修试验路工程,分析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省内外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的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
黄宽 《交通标准化》2010,(21):33-36
根据目前公路养护维修技术向着高效、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的特点,介绍冷再生技术的优点以及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中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详细介绍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冷再生技术维修的质量控制因素,可见沥青混凝土旧油面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层材料的功能要求出发,评价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劈裂强度和水稳定,从而论证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材料的可行性。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评价了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性能,确定了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用车辙试验检验了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研究发现,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为(纯沥青油石比)2.5%;最佳油石比下,冷再生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均大于3000次/mm,冻融劈裂残余劈裂强度比为97.39%。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优良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够用于铺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  相似文献   
46.
环保疏浚底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保疏浚项目的增多,疏浚底泥的资源化问题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问题。文中引用大量的文献从能源回收、材料制备和土壤恢复利用三大领域介绍了污染底泥资源化的一些前沿及应用技术,其中包括制氢技术、制备建筑材料的技术、堆肥农用技术以及湖滨带基底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污染底泥进行相应的资源化利用,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结合荣兰路的预防性养护工程,详细介绍了红外线加热板的工作机理、设备功能及结构、工艺流程、施工方案和作业要点等,并对其实际作业效果进行了观测、分析、评定,在经济性和实用性上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量的迅猛增长,黄石高速公路出现了横、纵向裂缝,车辙、抗滑不足等病害,导致行车安全性降低。考虑到路面结构强度优良、各路段路面结构的差异,根据各路段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段落分别采用就地热再生和4 cm罩面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9.
论述了废蓄电池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介绍了废蓄电池综合利用与再生铅的提取方法,并就废蓄电池管理与回收的现状,提出了理顺废蓄电池的回收渠道、规范收购行为的合理化建议,指出在我国当前工业化的进程中要解决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两大课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0.
旧油石沥青再生利用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旧路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及经济效益。文章通过102国道三河段大修工程中对旧油石沥青再生利用施工技术的实践,总结了旧油石再生利用施工技术的强度形成机理及施工工艺,并就其工程造价与传统工艺造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