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152篇
公路运输   338篇
综合类   562篇
水路运输   142篇
铁路运输   214篇
综合运输   51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从规模、范围、网络3个维度,对运输服务产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江苏省为例,运用生存技术法、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现阶段江苏道路、水路运输服务产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网络经济进行实证分析,为运输服务产业政策和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2.
以法国海港城市马赛、丝织业中心里昂、香槟酒之都兰斯、澳大利亚文化和时尚之都墨尔本以及最新设计的概念型现代有轨电车为例,从地域文化展示、仿生设计、情感设计、城市环境融合、形式和技术之美5个方面对国外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方法与实践进行分析,为体现我国各地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3.
由于我国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城市群一级又缺少明确的管辖主体,不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城市群交通规划之间无法衔接、配套,并且城市群交通的发展还日益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等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城市群交通规划在理念、方法和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从投资效应、运行效益和布局导向效应三方面分析了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反馈关系;构建了交通系统与城市群发展的因果关系流程图;界定和描述了主要的子系统及函数关系;探讨了该方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制定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4.
在对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相对全面、适用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目前区域交通一体化评价的相关统计数据不足,本文引入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考虑各分目标的不同重要程度提出了加权灰色欧几里德关联度评价模型,从而建立了基于FAHP赋权和加权灰色关联度定量评价的区域交通一体化组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提出,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实现了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客观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评价方法相对于单一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严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完善的区域交通一体化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15.
为模拟燃油税费改革对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以运输卫星账户为数据框架基础, 构建了燃油-交通运输-经济的TSA-CGE模型。通过产品生产、价格传导、运输与燃油、收入与支出、贸易、社会福利、社会投资和总均衡模块, 对燃油-交通运输-经济系统进行全面描述。设置燃油消费税率从5%上升到20%的燃油税费方案, 模拟燃油税费方案对宏观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燃油税方案会促进投资、居民收入、政府储蓄的增长, 但会对经济总量增长及进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燃油税费方案会带来铁路运输、城市交通总产出的增加, 而导致其他方式运输产出的下降, 各运输方式总体产出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方案能促进国内成品油需求量的降低, 提高油品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16.
基于DEA 的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港口城市经济和港口有效性的横向评价模型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纵向评价模型。横向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属于港口和城市经济双有效城市;威海属于城市经济有效,港口无效型城市;烟台和日照则属于双无效城市;各港口发展程度各异,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港口与区域经济未能实现系统双向有效协调。在此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17.
高速铁路助推中国低炭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本文从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角度,论述高速铁路在节能环保、防治噪音、节约土地以及降低外部成本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和普速铁路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京津城际铁路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高速铁路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对未来几年一大批高速铁路投入运行后所带来的\"低碳效应\"进行预测。研究结论:发展高速铁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方面,它能有效避免发达国家运输以环境污染与数量惊人的交通事故为代价的以汽车为主的发展之路,建立起符合能源和环境发展要求的以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为主的最佳运输结构;另一方面,它能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交通运输与环境资源两者之间和谐而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8.
2009���й��ۺϽ�ͨ��ϵ��չ�����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发展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效果. 通过几个典型国家客货运输量与经济、人口规模和土地等数据间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交通与社会经济等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交通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阶段的划分方法,指出我国交通增长仍存在较大空间.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6个省区交通与社会和经济指标间的比例关系;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属性,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来编制不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19.
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2006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会议的主题是“走进十一五、创建新交通”、会议围绕主题,从交通与经济、交通与科技、交通与企业三个角度,总结了“十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审视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解决目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同时,对“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如何健康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20.
轨道交通“捆绑式”开发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炫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8--11,16
在分析地铁项目亏损的原因后,认为“捆绑式”开发已成为解决地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香港“地铁+地产”的开发模式,提出香港模式有其成功所必须依赖的政策、法规、规划、地域等条件,这些条件是内地暂时无法具备也不能克隆的。根据广佛地铁的特点,尝试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特征的捆绑式开发的新模式:“地铁+地产+产业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