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220篇
综合类   247篇
水路运输   78篇
铁路运输   78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静压桩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兰州地区高饱和度黄土地基静压桩现场工程实践,在认识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静压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提出了建议。根据现场试桩资料结果的分析,对静压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52.
通过室内小梁疲劳试验,分析影响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疲劳特性的因素,为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组成设计提供依据。同时,研究荷载间歇时间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3.
车用动力使用甲醇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甲醇 (CH3OH)燃料的理化特性和燃烧特点 ,对采用CH3OH燃料的可行性做了扼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54.
沥青技术性能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折圣  黄晓明  袁斌 《公路》2002,(10):113-115
研究了沥青技术性能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相关性。首先 ,测定不同沥青的 2 5℃针入度、针入度指数 PI、含蜡量、老化前软化点、老化后软化点、PAV压力老化残留物的动态剪切试验 G* sinδ值等技术指标 ;其次 ,用这几种沥青拌制相同级配 (AC- 16 I)的沥青混合料 ,并成型试件 ,用 MTS810材料试验系统测定其疲劳寿命 ;最后 ,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种沥青技术指标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沥青的含蜡量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影响最显著 ,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的含蜡量 ;SHRP所提出的表达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指标 G* sinδ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灰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555.
利用废钢增碳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生铁来生产合成铸铁,可提高铸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介绍了增碳剂的选用及其性能指标,分析了熔炼速度和温度、铁液化学成分、铁液搅拌以及增碳剂加入量、加入方式等熔炼工艺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废钢增碳工艺后的合成铸铁的组织及性能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56.
盾构隧道管片设计力学模型有均质圆环模型、多铰圆环模型、梁-弹簧模型等.在分析上述力学模型基础上,从管片接头截面力学性质出发,提出一种盾构隧道力学分析方法,建立非均质等效梁模型,即接头处单元与非接头处单元均采用等效参数不同的梁单元模拟,并从理论上推导接头处梁单元高度、宽度、弹性模量等截面性质等效参数解析式.根据现场试验数据,采用正交试验反演分析截面性质等效参数,验证理论解析式的有效性,得到一定条件下截面性质等效参数.将该模型内力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及梁-弹簧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非均质等效梁模型控制性截面内力值比现场试验值偏于安全,其安全系数介于现场试验值与梁-弹簧模型之间.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使管片接头力学性质更直观、明确,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7.
30m简支梁桥墩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程序BDAP,针对城际轨道交通30m简支梁桥墩3种不同墩高方案,采用空间有限元建立全桥动力分析模型,对桥梁空间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对3种不同墩高方案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作用下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评价3种不同墩高方案的动力性能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结论表明:(1)3种墩高方案(H=8m、12m、15m)的全桥一阶横向自振频率分别是0.909Hz、1.051Hz和1.034Hz;(2)在CRH2和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通过时,简支梁跨中竖向振动位移和竖向振动加速度较小,在限值以内;(3)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运行时,车辆竖向和横向舒适性均能达到"优"。说明3种墩高方案具有足够的全桥横向刚度,满足列车时速160km行车的安全性和良好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558.
为掌握不同含水率下石灰改良黔张常高铁地区红层泥岩的力学特性,对红层泥岩及其石灰改良土进行了击实试验,随后考虑最优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进行了无侧限抗压,CBR,直剪等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随石灰掺量增加,改良红层泥岩的最优含水率逐渐增大,而最大干密度则逐渐减小.石灰对红层泥岩土的强度和承载力有显著改善,但改善效果与红层泥岩土自身的含水率有关.饱和状态下,石灰掺量增加,对CBR值和黏聚力改善的效果越好,但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内摩擦角改善效果的增幅不如前者明显;最优含水率下,石灰掺量越高,无侧限抗压强度、黏聚力和CBR值逐渐增加,但对内摩擦角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且当石灰掺量超过6%时,其内摩擦角略有减小.最终推荐利用石灰改良黔张常地区红层泥岩时最优掺比为6%.  相似文献   
559.
蒋应军  张宇  纪小平 《公路》2021,(3):277-28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嵌挤骨架密实沥青混合料(SISG)疲劳性能的影响,应用威布尔分布建立疲劳方程,并与规范级配沥青混合料(GF)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规范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SISG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少提升17%;与不掺纤维SISG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在最佳掺量下掺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SISG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少分别可提升2%、32%、48%。  相似文献   
560.
曹支才  张宏亮 《公路工程》2020,(2):156-162,212
为解决传统橡胶沥青黏度大、施工温度高、易发生离析沉淀和橡胶粉掺量低的问题,采用微波活化和双螺杆挤出工艺对橡胶粉进行脱硫降解,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双螺杆挤出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损失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双螺杆挤出胶粉与反应型三元共聚物(RET)复配方案。采用针入度体系指标性能和Superpave沥青胶结料PG分级体系研究了10%、20%、30%橡胶粉复配0.5%、1.0%、1.5%RET改性沥青性能,进而通过三大路用性能试验和实体工程跟踪检测,验证了双螺杆挤出胶粉与RET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用于TECRM/RET复合改性沥青适宜的双螺杆挤出胶粉掺量为20%~30%、RET掺量为1.0%~1.5%。在此复配方案下,TECRM/RET复合改性沥青的135℃黏度小于3.5 Pa·s、软化点大于65℃、25℃针入度40~60(0.1 mm)、25℃弹性恢复率大于80%、离析软化点差小于3.0℃,高低温PG分级达到了82、-24℃;双螺杆挤出胶粉改性沥青避免了普通橡胶沥青粘度大、易离析等弊端,是一种高低温性能和施工和易性能兼顾的改性沥青产品。相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TECRM/RET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有突出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优势。实体工程应用取得了优良的使用效果,研究成果为双螺杆挤出胶粉改性沥青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