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9篇
  免费   384篇
公路运输   3474篇
综合类   2182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90篇
综合运输   22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城市道路路网功能完善、交通功能定位、交叉节点处理方案分析论证、设计重点及难点等方面问题进行探究,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处理措施,为今后同类道路网建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从现状穿越胶济铁路道路系统服务水平能力研究入手,对主城区跨线道路现状进行统计,定量分析现状路网服务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估。结合未来年规划人口发展趋势,定性分析穿越铁路通道的需求,结合路网提出穿越铁路通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体积法的基础上,根据布敦岩沥青(BRA)的特点提出基于体积法的BR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此法在设计中引入数学模型,避免BRA颗粒对合成级配产生的干涉效应,提高了BRA沥青混合料中最佳沥青用量、VMA。试验表明,体积法快捷、方便,得到的BRA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体积参数,有效避免了传统BRA混合料的不足,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对25%、55%和85%的3种不同RAP掺量的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略有减少,在4.79%到4.50%之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性能、渗水性能等技术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对新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低温性能、渗水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995.
道路交通的安全控制和预警主要从“人员、环境、设备和管理”四要素着手,道路交通安全控制和预警系统是一项综合各种应用的系统工程.模糊综合评价适用于不同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路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定量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是交通管理部门实现道路安全控制和预警的必要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结合公路绿化施工实践经验,针对道路草坪施工,提出草坪施工的全过程,包括草坪种植前的整地,草坪种植方法的选取及其相应种植要点等,可为各地公路草坪绿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改善主要解决再生集料吸水率问题.对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研究分为普通再生集料和球磨再生集料.水稳再生集料的抗压强度试验包括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干燥收缩率是评价结合料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8.
对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道路交通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论述,其中问题包括道路量不足、公共交通萎缩、城市道路功能复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可以为较好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例如科学管理人、车和道路等.  相似文献   
999.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决策最优化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了导致沥青路面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最优化模型,以期减少由于封路养护而造成对于运输交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以道路交通安全常用的五个评价因素即发生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和日均死亡人数,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中国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