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6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目前国内低碳交通多集中于战略规划的层面,缺少具体工程措施的现状,在政策与框架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的前提下,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地方实行低碳道路示范性工程可利用技术要点做出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效益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道路勘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主要教学流程,阐述了其在《道路勘测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应用过程,总结了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83.
千米深井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陈锋  刘国磊  张西忠 《隧道建设》2013,33(9):774-778
邢东矿二水平皮带下山巷埋深1 010~1 230 m,属千米深井巷道,巷道围岩荷载大,两帮煤体强度低,底鼓严重,巷道多次返修后仍无法稳定。为解决二水平皮带下山巷支护难题,在充分分析围岩地质条件及原有支护变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椭圆形钢管混凝土支架和深浅交叉式注浆加固复合支护方案,钢管混凝土支架分194×8基本型支架和194×10强化型支架2种型号,支护反力分别达到1.1 MPa和1.23 MPa。使用基于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复合支护方案半年后,二水平皮带下山巷道稳定,无可见变形,完全满足使用条件。实践证明: 钢管混凝土支架的高强承载能力在千米深井支护中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作为千米深井巷道支护的可靠架型。  相似文献   
84.
城市道路粉尘、土壤及行道树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轻汽车行驶导致的城市道路重金属污染。采用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东京城市道路粉尘、行道树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掌握道路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探讨行道树树叶对重金属的捕获能力及树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东京市区道路粉尘的重金属浓度随交通量的增加而上升,且与道路土壤相比。道路粉尘的重金属浓度高.以Pb为代表的汽车污染在东京有减轻的趋势。但是仍然较高,说明Pb污染长期存在;而且。因尾气净化系统中使用Pt。从而引起Pt污染.行道树树叶的重金属浓度比对照点同树种的浓度高。不同树种浓度差异较大。杜鹃花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强.因此,栽植蓄积重金属能力强的树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85.
城市道路分级与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机动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必须认真梳理城市道路分级与交通组织方式、并做出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日本的道路等级划分理论及案例,指出国内外道路分级存在较大差异且中国相关规范较为粗泛。通过对居住密度、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土地利用、车流特征、道路线型等道路分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建议中国城市道路划分为4个功能等级和7个设计等级,并给出相应的设置条件建议。强调合理的道路分级既应保障城市跨区域交通高效的通过性,也应为小尺度交通活动和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便利、安全的可达性;应将道路资源有效配置给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以及机动车,从而优化交通结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6.
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网连通性是评价城市道路网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对既有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连接度指数"进行深入解读,认为其实质上反映了路网中十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等各类型交叉口的比例关系;其次,针对该指标无法体现交叉口转向限制对路网连通性的影响,改进建立了"连通度指数"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非完全互通立交、转向限制、单向交通"等实际交通设计和管理条件下的方向连通性。最后,针对重庆市三个典型片区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87.
以安全与畅通为重要目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概况;其次从5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占道施工区的安全特性,即占道施工区的基本组成,国内外占道施工区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参与者、道路、安全设施及其设置等方面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加强宣传培训、优化设施设置和严格管理监督5个方面提出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