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204篇
公路运输   748篇
综合类   384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290篇
综合运输   1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南京~杭州(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线路近南北向穿越宜兴市兰右山。兰右山山体走向近东西向.为剥蚀低缓丘陵。深路堑西侧边坡最大挖深约40m,设计边坡为台阶式.每级边坡高度为8m。该段路堑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其主要岩组为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夹泥岩,岩石强度一般较高.岩层产状平缓,具中~厚层结构类型。西侧边坡泥岩层面稍内倾。在分析深路堑工程地质特征、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指出:该段西侧高边坡一级台阶为泥岩.二级以上台阶为石英砂岩.边坡呈“上硬下软”双层结构。由于泥岩岩性特殊.具有浸水软化、嘭胀、崩解、易风化等特征,在地下水诱因下.这种双层结构类型对边坡稳定性十分不利。为了保证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宜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如坡面封闭隔水处理、预应力锚索、砂浆锚杆框架等防护方案.以防止发生边坡深层破坏。  相似文献   
112.
113.
聂玉文  万善通  李国安  刘晓  王永东 《公路》2022,67(1):349-355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支护变形、围岩坍塌等问题,提出一种锁脚微型桩支护结构.运用理论分析手段,阐述了锁脚微型桩的承载作用和注浆加固作用,改善了软弱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充分发挥了初期支护的承载作用,抑制了隧道变形.依托其古顶隧道,采用现场试验的手段,分别对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化特征与...  相似文献   
114.
为改善聚氨酯(PU)改性沥青的性能,实现其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将PU、岩沥青(RA)和基质沥青(BA)按照自定的室内工艺流程制备得到PU复合改性沥青,并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的适宜性.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旋转黏度试验优化了PU和RA的掺配方案,基于胶体理论分析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DSR...  相似文献   
115.
该文针对水泥稳定多孔玄武岩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中出现的压实质量问题,分析了多孔玄武岩碎石的材质性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碾压机具组合、水泥凝结时间的控制、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提出相应的施工组织措施,并通过施工实践验证,达到了良好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典型边坡工程的开挖过程,应用块体理论、矢量分析和组合论,在对岩体结构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地质模型,运用块体理论分析了各块体在天然、地震和爆破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对加固锚杆的长度进行了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17.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9,39(Z2):92-102
目前存在对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错误认识,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安全风险的增大、进度被严重制约等不利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进行研究分析并控制。首先以“矿山法”工程实践证明软岩隧道预留变形量是不必设置的,再通过各种权威文献说明以容许变形来实现围岩自承的观念是对“新奥法”的曲解,是错误的,需要找出支护变形的真正原因并控制。通过总结分析隧道支护常见的6 种位移及其组合,得出为控制初期支护变形需要解决支护底脚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2 方面问题。于是建立以“分布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且系统分布锚杆模拟为具有法向和切向作用力的链杆支座的结构力学模型”,可计算出支护结构底脚应力及截面最大应力等值,由此可得出对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要求的明确标准,或对改善支护底脚抗力提供数值依据。计算结果表明: 系统分布锚杆能极大地降低支护结构的弯矩、轴力内力和底脚应力,从而增强支护结构的承载力和降低基底应力,使变形和沉降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8.
段清超  刘涛 《隧道建设》2019,39(Z1):180-187
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的局限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试验,从隧道结构的变形时间、变形空间分布及变形量进行整体分析。首先建立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误差模型,分析三维扫描监测技术与传统隧道监测技术的特点,通过平面标靶和棱镜靶球精度试验得出平面标靶最佳入射角范围小于60°,棱镜靶球自动提取距离不大于45 m,作为测站设置和控制点布设的依据; 然后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2号斜井工程为依托,开展软岩隧道三维扫描变形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中台阶开挖支护前已发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位置为左侧上台阶与中台阶交界处,空间分布呈左大右小,试验段最大累计变形达0.48 m,下台阶及时封闭成环及2层初期支护有利于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19.
朱汉华  吴志军  王迎超  丁智 《隧道建设》2019,39(8):1221-1231
目前,地下工程结构在计算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传统松弛荷载理论(类似荷载结构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合理结构构造、施工工法等方面主要采用岩承理论(类似地层结构法),这些已有理论或方法隐含“变形协调控制”假定,实际应用中往往将这些假定忽视,因而需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方法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在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地下工程有效承载结构层与围岩荷载转移规律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此理论既能反映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和现代“岩承理论”的基本内容,又能拓宽平衡稳定性等内容,是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性的新认识、新理念; 同时提出能量控制技术、预支护技术、受力独立性综合技术、变形协调控制技术4项关键技术。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将便于利用已有或新成果分类预防和控制地下工程质量和安全,为解决新型地下工程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薛林  栗小华 《路基工程》2011,(3):144-147
针对东莞轨道交通花岗闪长岩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的崩解特性,结合崩解试验和颗粒分析,得出其具有崩解性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岩(土)体由慢速崩解到快速崩解再到慢速崩解的三个阶段;崩解性与岩石失水程度有关:失水越多,失水过程越剧烈,崩解量越大,速度越快;从残积层、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的崩解速度和崩解量中看出,随着风化程度的减弱,崩解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