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61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38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1.
This work describe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determine what degree of accuracy is required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rail vehicle models used for dynamic simulations. This way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know in advance how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may be altered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rrors in the creation of rolling stock models, whilst also identifying their critical parameters. This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maximise the time available to enhance dynamic analysis and focus efforts on factors that are strictly necessary. In particular, the parameters related both to the track quality and to the rolling contact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With this aim,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ir influence on the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To do this, 72 dynamic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modifying, one at a time, the track quality, the wheel–rail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equivalent conicity of both new and worn wheels. Three values were assigned to each parameter, and two wear states were considered for each type of wheel, one for new wheels and another one for reprofiled wheels. After processing the results of these simulat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ll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show very high influence, thoug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shows the highest influence.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undertake any future simulation job with measured track geometry and track irregularities, measured wheel profiles and normative values of the wheel–rail friction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512.
513.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弧形切口进行疲劳修复时,切割孔形的优劣决定了疲劳修复效果。以检查到较多弧形切口疲劳病害的钢桥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和结构力流法分析了弧形切口处应力集中的原因。结合4种修复方案对切割孔形的圆弧半径、直线长度和倾角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了切割孔形对峰值应力的影响规律。依托钢桥面板弧形切口疲劳裂纹切割、修复工程,选择切割前、后的弧形切口开展试验研究。采用试验车进行纵向和横向移动加载,测试了2片横隔板弧形切口断面和侧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和轮载位置-应力变化关系,并采用修正名义应力法近似评估其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轮载产生的力流通过U肋以剪应力的形式传递给横隔板,力流扩散中遇到弧形切口的阻碍,导致切口处力流高度密集;弧形切口开孔尺寸宜小,开孔半径宜大,避免阻碍力流传递路径;弧形切口优化后,其峰值应力降低58.4%,考虑横向概率分布的等效应力降低55.2%;因增大弧形切口的开孔而削弱截面面积,导致横隔板的平均压应力稍有增大;基于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的峰值应力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修复前的疲劳寿命分别为3.8年和7.2年,修复后的寿命分别为58.5年和184.4年,说明此切割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514.
2B0动力车踏面外形对悬挂参数选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赟  陈康  金鼎昌 《铁道学报》2004,26(5):26-30
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锥形或磨耗形踏面的某2B0动力车进行了随机不平顺非线性时域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车仅按锥形踏面配置的抗蛇行减振器不利于踏面磨耗后的稳定性;新轮直接采用磨耗外形的动力车容易实现更高的稳定性。该动力车的横向平稳性对踏面外形比较敏感,垂向平稳性不敏感;对于不同踏面外形,二系横向减振器和一系、二系垂向减振器的卸荷特性对动力车平稳性影响的规律相似。合适的二系横向止挡间隙是保证良好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15.
客运专线线路参数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度,而在试验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的轮轨力测试和列车运行平稳性试验是验证线路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的主要手段。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200 km的客运专线,对设计中采用参数合理性的实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叙述了4 个半径为20 000 m的竖曲线与半径为5 500 m、7 000 m和9 000 m的平面曲线重叠条件下,轮轨作用力和列车通过时车体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曲线超高应根据列车运行速度设置,以减小未被平衡的横向离心力。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在试验列车250 km/h速度条件下通过这4个竖圆重叠区段是安全的,列车的舒适度达到良限值,说明竖曲线对行车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16.
针对客车在行车过程中发生后轮抱死的问题,对某纯电动客车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经过分析与试验找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制动管路原理,解决后轮抱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17.
针对某微型车在时速80 km/h以上出现方向盘抖动严重的问题,采用试验分析、数据统计及模态测试等方法,测得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最高达到0.95 g,并确定方向盘抖动的主要原因为转向器模态与轮胎高速转动频率发生耦合.通过将转向器导套长度由10 mm增加到16 mm,控制齿轮条间隙在0.08 mm以下,提高了转向器刚度,从而将最大振动加速度降至0.12 g.经试验确认,改进后的方向盘抖动情况明显改善,满足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518.
设计了一种用于存储铁路车辆轮对的立体仓库,其货架采用了标准轨距轨道支撑轮对,两个轨道在长度方向上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仓库利用轮对在倾斜轨道上的重力分量使轮对在轨道上自行滚动行走,省去了托盘和水平搬移动力设备.组合在轨道式货架上的止挡缓冲机构用于隔离各个轮对,避免轮对自行走时相互碰撞,实现轮对自行后的平稳停靠.多个轨道式货架可在垂直方向上堆叠扩展,构成立体仓库,可改善目前轮对的仓储状况,有效地节省占地面积并提高了工装效率.  相似文献   
519.
对目前车辆驱动轮输出功率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520.
1994年, Mitchem和Simoson在研究标号图的问题时,提出了超边优美图的概念。在随后的研究中,一些图被证明具有超边优美性质,同时关于超边优美图的一些猜想也被提出。本文利用递归方法构造了轮图Wn与舵轮图Hn的超边优美标号,证明了这两类图是超边优美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