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61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38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分析了几次ABS测试不合格的试验数据,指出轮速差异过大是造成ABS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左右轮速差异对车辆横摆有不利影响,易造成车辆滑出规定的车道宽度;前后轮速差异中的后轮过度制动则会恶化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易造成甩尾等严重事故。根据积累的各种数据和驾驶员主观感受,提出整车道路测试时的风险评估方法,并给出几起ABS不合格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02.
本文从降低最大轮胎利用率、提高车辆附着稳定性的角度,在基于载荷的转矩协调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名义载荷的转矩协调策略。对该策略在所建立的非线性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中进行了前轮角阶跃输入工况下的仿真分析,效果较好。该策略对于全电动轮汽车转矩协调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3.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刀盘受力不均问题,分析软硬不均地层刀盘受力模型,提出大直径盾构刀盘设计改进方案。采用增加辅助支撑轮的方法,使大直径盾构刀盘由悬臂状态改为简支状态。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比改进前后的刀盘受力情况,刀盘增加辅助支撑轮后受力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04.
机车轮箍弛缓监测装置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机车轮箍弛缓的原因,提出了加装机车轮箍弛缓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方案比较,给出试验结果分析,证实该装置的监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05.
分析研究一种专门为软土基础设计的斗轮堆取料机的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特点 :门架支承按静定系统设计 ,采用侧向正三角形布置的 3组平衡梁台车来支承 ,大平衡梁与门架的连接 ,固定侧采用竖直锥形叉销 ,浮动侧采用柔性的氯丁橡胶轴承。在轨距偏差、局部直线度偏差、左右轨高差、局部坡度较大时 ,该机仍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06.
在收集了我国公路上行驶的单、双后轴整车型的载重车辆轴载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国家现行轴限规定与轮胎型号等标准,从路面结构设计的角度上对轴载、轮胎气压、接地压力、轴型参数等荷载特征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方法找到了特征参数的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供路面结构设计的轴型参数:双轮间距、轮距、轴距按额定轴载进行分级的建议表,以及以后轴额定轴载和轴载实载率为自变参量的轮胎接地压力的统一回归式和回归系数,讨论了现行沥青路面结构分析中双轮中心距取3倍荷载当量圆半径宜根据额定轴载和轴载实载率确定适用范围。此研究结果为提高路面结构分析精度提供了可靠的荷载特征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07.
探讨了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发展现状,从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结构、振动参数优化、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环保及安全性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双钢轮压路机现有技术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8.
针对滚动轮表面接触应力的分析误区,基于库仑定律对路面(材料)与滚动轮接触表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出在滚动轮接触表面不仅有接触正应力,而且还有接触剪应力(或摩擦应力)的结论.并根据结论进一步分析,阐明了原分析误区不能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9.
采用常见的3种沥青混合料,旨在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空隙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隙率试件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车辙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发现孔隙率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室内车辙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隙率、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车辙深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试验条件下,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空隙率效应模型(VEM)。分析表明,以7%作为基准空隙率可以得到与实际更为接近的预估车辙深度。该模型可预估不同空隙率混合料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也可对不同空隙率试件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710.
对国内外室内车辙评价指标进行评述,通过4 h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不同车辙评价指标的准确性,认为动稳定度DS能有效评价室内1 h的车辙试验,并提出应根据车辙试验初始变形对稳定度指标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