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9篇 |
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18篇 |
综合类 | 531篇 |
水路运输 | 103篇 |
铁路运输 | 132篇 |
综合运输 | 4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朱鸿义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3):34-38
在深入分析物流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对物流网络优化中物流路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物流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提出了最短路径和关键路径物流策略的分析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举实例加以说明,为解决现代物流结构中存在的系统设计和运作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143.
针对路径选择模型的特点,基于前景理论分析了实际路网中出行者在不同得失状况下的选择行动,进而重点分析了模型中参照点的设定方法.从传统参照点设置方法入手,针对其自由流时间不适用于拥挤路网的弊端,通过结合出行时间预算和有效路径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更加符合实际的路径选择模型参照点设定方法.算例演算表明,提出的参照点设定方法能有效地反映路网出行者的实际出行行为,特别是在出行者对出行时间要求越严格的情况下,改进方法的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4.
钱名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1):62-65
依据重车的到站来确定其所属出发车流组号是技术站的基础工作.基于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依靠车流最短径路链段用枝端相接的多杈树来划分技术站车流组号范围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分段终止条件的遍历方法解决了算法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组号范围的数据库存储和组号图的图示方法,为计算结果的程序应用和查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宏观交通仿真模型, 提出了可变情报板(VMS)行程时间诱导效益仿真算法, 分析了驾驶人的信息关注率和信息理解偏差系数对VMS行程时间诱导效益的影响。以行程时间计算模型和驾驶人信息响应模型与METANET仿真模型为理论基础, 以路网总耗时改善率为诱导效益目标, 在3种不同规模的路网上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 VMS行程时间对于改善路网运行效率通常具有正面的诱导效益; 信息关注率越高, 信息理解偏差系数越小, 诱导效益越显著; 当信息关注率为80%以上时, 小型、中型、大型3种路网的诱导效益分别达到28.89%、15.87%、10.53%以上。可见, 仿真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6.
交通信息对路网交通的影响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在这类研究中,大多是假定向出行者发布流量或旅行速度等详细的信息数值.而在实际交通信息发布中,由于检测精度等限制,只能向用户提供分为若干个级别的定性信息.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交通信息影响下出行者日常出行决策行为以及对交通信息的感知行为进行了建模,随后使用仿真手段研究了交通信息分级条件下出行者的日常路径选择行为.结果发现,发布分级信息能使交通系统更快地达到随机均衡状态,代价是均衡状态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同时,与发布详细信息相比,发布分级信息时系统性能较少受到信息更新周期的影响,对交通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研究出行者进行路径选择时的动态决策过程,本文采用决策场理论,研究 了多属性条件下,机动车出行者的微观和宏观动态决策行为.分析了决策场理论的基本模 型,构建了出行者动态决策行为场景和框架,以历史出行时间、预测出行时间和两者综合 值作为出行者决策的路径属性,并根据属性与实际出行时间的差值为依据,提出了出行 者注意力权重矩阵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自由流出行时间对出行者决策影响较 大,出行者对路径属性的依赖性非常强,决策过程中存在路径偏好反转的现象,表明出行 者动态决策过程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路径选择是时间累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8.
针对航班延误后旅客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对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以期望出行时间作为旅客行为选择的参照点,构建航班延误信息下旅客选择行为模型,并指出在不同延误情景下参照点具有动态性特征;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准时到达敏感性、信息影响程度两个参数值及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对出行时间的判断,计算得到期望出行时间;最后,以北京-上海航线为例,计算得到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不同选择行为的累积前景值,从而得到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航班延误规模的增大及延误时长的增加,旅客的期望出行时间随之增长,体现了参照点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延误情景下,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有所差异;通过实际验证,理论模型能有效地描述旅客在不同延误情景下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49.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的关键在于确定乘客的换乘方案,而乘客的换乘不仅受线网的影响,还受到各条线路运行交路的影响。以分析复杂运行交路对旅客换乘影响为基础,阐述根据轨道交通线网和运行交路构建乘客换乘网络的方法,利用该网络可直观地表达乘客的换乘情况,且网络中不含节点费用,方便了客流分配相关量的计算。在分析换乘网络弧的阻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平衡分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通过实例求解,检验该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0.
冯印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66(1):89-93
境外普速铁路所处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各异,结合项目所在地特点开展中小跨度桥梁的结构选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梳理不同国别普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结构形式,分析其施工、材料、工期、场地等制约因素,以便提炼桥梁选型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境外普速铁路桥梁结构选型更加注重结合施工方案,桥梁长度短、分布分散、长度占比低等特点,决定了架设方案对梁体体量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各项目所在地建筑材料价格离散且差异较大,往往会产生与国内不同的桥梁结构选型;“一址一桥”的定制化设计,使得不同场地条件下梁型的选用针对性更强;境外普速铁路桥梁选型宜将功能、经济列为首要目标,以经济的方案达成基本的使用功能,使项目从经济上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