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302篇
综合类   334篇
水路运输   261篇
铁路运输   148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结合船舶下舵承在设计、安装和船舶营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据船级社相应规范和标准对船舶下舵承的规定,分析舵承间隙及结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2.
测定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中SEAM和沥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维  王捷 《公路》2007,(4):142-144
通过对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中SEAM含量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论述NaOH溶液溶剂抽提法测定SEAM含量详细步骤及检测精度,对施工中精确控制SEAM含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绥芬河斜拉桥转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绥芬河斜拉桥是我国采用水平转体施工长度最长的斜拉桥,文中以绥芬河斜拉桥转体施工过程为背景,在斜拉桥转体施工前后分别进行24 h温度效应观测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斜拉桥主梁和索塔温差公式中的参数及相关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进行了识别,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本桥转体施工前后温度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比较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温度效应对平面转体施工斜拉桥的影响,提出斜拉桥转体施工会因日照方位的变化引起结构的不对称偏位,相对活动转盘中心产生温度不稳定力矩,使结构整体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54.
介绍通化西昌斜拉桥单索面牵索挂篮设计原理、构造特点、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55.
李良成 《世界桥梁》2006,(4):31-32,50
某桥主塔墩9号桩基,在达到设计标高清孔的过程中发生大范围的坍孔,钻头、钻杆、导管以及钢护筒均埋入孔内。在处理的过程中先浇注了56 m桩基上部分的46 m,在承台及主塔施工完成后,在原桩位预留孔对9号桩基的下部进行了钻孔、清渣、抛石、高压喷浆处理。  相似文献   
56.
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危机以及现有雨洪排水系统所导致的城市水涝、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雨洪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先就地利用,后排出,再蓄积调节利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节约城市生活饮用水资源并减轻防洪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竖转施工的桂江三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瑞海  李继平  李东红  赵宝军 《公路》2001,(4):37-39,75
梧州桂江三桥设计为三孔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主拱跨径为175m,是我国首次采用集群液压千斤顶作动力装置进行竖转施工的钢管拱桥,施工中用钢绞线作柔性起重索,突破了以卷扬机钢丝绳滑车组的模式限制,大大提高了转体重量和提升高度,竖转高度和跨度居全国同类型桥梁之首。  相似文献   
58.
王诗恩 《汽车工程》2001,23(4):270-272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测量汽车通过噪声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全面真实地再现汽车加速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为控制汽车加速噪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刘孝曾  张德林 《船舶工程》1997,(6):28-30,60
CO2气体保护半自动单面焊用于船舶焊接,提高了焊接质量,减轻了焊工的劳动强度,半缩短了造船周期。但是单面焊打底层焊缝中出现的沿焊缝柱状晶结晶方向的柱状气孔,严重地影响着船舶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gent-based modeling approach to predict multi-step ahead experienced travel times using real-time and historical spatiotemporal traffic data.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each agent represents an expert in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Each expert predicts the travel time for each time interval according to experiences from a historical dataset. A set of agent interactions is developed to preserve agents that correspond to traffic patterns similar to the real-time measurements and replace invalid agents or agents associated with negligible weights with new agents. Consequently, the aggregation of each agent’s recommendation (predicted travel time with associated weight) provides a macroscopic level of output, namely the predicted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Probe vehicle data from a 95-mile freeway stretch along I-64 and I-264 are used to test different predi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nt-based modeling approach produces the least prediction error compared to other state-of-the-practice and state-of-the-art methods (instantaneous travel time, historical average and k-nearest neighbor), and maintains less than a 9% prediction error for trip departures up to 60 min into the future for a two-hour trip. Moreover, the confidence boundaries of the predicted travel tim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also provides high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ravel time confidence intervals. Finally, the proposed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offline training thus making it easily transferable to other locations and the fast algorithm computation allows the proposed approach to be implemented in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Traffic Management Cen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