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0篇 |
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8篇 |
综合类 | 197篇 |
水路运输 | 382篇 |
铁路运输 | 250篇 |
综合运输 | 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163.
“翠洲”轮原是一艘从事长江仪征到栖霞过江运输的简易油船,主机功率较小,航速较低,在给该轮延伸航线改造时,船舶稳性、抗风性方面问题较为突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航研究,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文章对此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4.
桥梁风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梁结构因风的作用而遭到破坏的事故屡见不鲜。随着跨径的进一步增大,桥梁结构对风的作用更加敏感,风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已经成为影响其设计和施工的控制因素。本文回顾了20世纪国内外桥梁风致振动理论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21世纪桥梁风工程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5.
166.
随着现代大跨度桥梁不断向长大化方向发展,风荷载作用越来越突出,风洞试验作为研究的最重要手段需要精细化,以准确模拟自然风特性。本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主动来流模拟技术研究,基于主动控制风洞,制作主动振动机翼,调整不同来流的能量分配,实现了多点来流风速与气动力分量等试验数据实时同步采集,提出空间同步转换法,解决了试验模型处流场真实状况准确测试问题,充分模拟多项气动力,为更加精细化分析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利用主来流模拟技术,通过数值分析,从理论上对窄带谱、宽带谱来流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解释了部分典型气动力现象,得到有意义结论,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7.
针对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对变流器和发电机效率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建立了中点嵌位式三电平变流器的损耗模型和包括铁损在内的电机损耗模型,通过分析给定转矩下直轴电流与损耗的关系,得到变流器效率最优和发电机效率最优的直轴电流解析式,进而求出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整机效率最优解.通过仿真和2MW三电平背靠背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的实验样机表明,在不同转矩工作区域内,即可以分别实现变流器效率或发电机效率的最优控制,并能提高发电系统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68.
强侧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列车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论文首先在研究列车受侧向风力的气动力特性基础上,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侧风风速和列车车速下作用于车体的侧风载荷值;接着,利用所建立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将得到的风载荷值作为外加载荷作用于列车,研究了侧向风速对直线运行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特性;最后,参照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相关限定标准,提出不同侧风风速下高速列车的最高安全运行速度,为特殊风环境下我国时速200 km/h及以上动车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横风作用下敞车的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64型敞车为原型车,利用二维定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两方程紊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横风作用下静止的无导流板满载敞车、无导流板空敞车、有导流板空敞车的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横风速度在20.7~46.1 m.s-1时,气动力系数的变化幅度不大,可近似作为常数来对待。在20.7 m.s-1的横风速度下,满载敞车所受侧向力小于空敞车,而升力和倾覆力矩则有所增加,因此敞车装载情况对横风作用下敞车受到的气动力有比较大的影响。敞车侧墙加装导流板后,所受到的气动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0.
青藏铁路大风天气运输组织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大风天气多,空气密度小,大风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与低海拔地区差异较大。利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列车临界翻车风速模型,分别计算青藏铁路海拔3 000 m和4 000 m冻土和非冻土地区的临界翻车风速和危险翻车风速,以及给定风速条件下车辆限制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铁路临界翻车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冻土路基病害出现而降低。参考英、日等国大风标准,结合青藏铁路的特点,根据危险翻车风速和临界翻车风速,初步提出青藏铁路海拔4 000 m地区安全行车标准及特定运行条件、冻土地区线路出现病害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标准及特定运行条件。提出列车限速运行、增加车辆载重、提高列车编组水平、提高司机操作水平、改善棚车顶部外形、加强货运检查、注意车辆防溜和风沙地区线路检查等大风天气运输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