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52篇
公路运输   582篇
综合类   424篇
水路运输   295篇
铁路运输   484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选取相邻路段车速差△V、车速降低系数SRC和速度离差作为鉴别双车道公路危险路段的三个评价指标,从道路工程措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两方面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安全改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S203公路为例,利用评价指标进行危险路段判析,针对K465+900急弯陡坡危险路段,通过线形改造以及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减速设施、避险车道和防护设施等一系列工程改造措施,进行安全改善综合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2.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12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1%,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7%,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   
43.
进水流道作为喷水推进泵脉动声源通过进水口向远场辐射的传递通道,声波经流道传播后流道进口处声压峰值频率相对流道出口声压峰值频率发生较为显著的偏移。为解释该现象,文章以进水流道为对象分析其声传播特性。首先分别利用阻抗出口边界和自动匹配层出口边界计算分析了轴对称变截面管道的声传播特性,计算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大截面管路声传播特性数值计算的可信性。然后以进水流道为对象,并以面平均声压衰减量为评价流道声学特性的指标,利用自动匹配层出口边界分析了流道的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由于低频段流道内仅能传递平面波,高次波被衰减,导致该频段声压衰减量较大;声压衰减量的最小值对应频率与喷泵叶频或其谐频接近,使得流道进出口截面处最大声压对应频率产生偏移。  相似文献   
44.
桅杆雷达承载平台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舰船桅杆设计中存在大量外露的雷达承载平台,在桅杆表面形成突出物,可能产生较强的多重反射。本文基于快速多极子法(FMM)和物理光学法(PO)2种电磁散射计算方法,以某桅杆的雷达承载平台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磁散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雷达波参数和外形参数对雷达承载平台RCS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重反射是其总体RCS的主要反射源,单次反射是RCS峰值的主要来源。雷达波波长越小,总RCS就越大,极化方向对该模型的电磁反射的影响较小。平台侧面的倾角对雷达承载平台的隐身性能影响较大,端面倾角对隐身性能的影响较为有限,底面倾角的增大会降低平台的隐身性。  相似文献   
45.
复合材料船舶帽型加筋结构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截面形状和不同铺层方案对复合材料帽型加筋结构最大位移的影响。分别采用Beam188,Beam189,Shell99单元模拟矩形截面帽型加筋梁结构,结果显示建立整船模型时可以采用梁单元代替壳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梁的方法来简化建模。同时还研究不同铺层、不同铺设角、不同截面形状对帽型骨材每一层等效应力的影响,为复合材料船舶帽型加筋结构的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回顾了广东惠澳线地方铁路淤泥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情况,对该路段DK17+171处水泥粉喷桩成桩过程中出现的空桩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再处理,提出了在使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中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7.
对刚柔过渡区域刚性和柔性接触网的弹性不同及接触线高度不等情况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找出该区域弓网关系恶劣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刚柔过渡区域弓网关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8.
仅以合作关系作为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是与共享原则相悖的,且也无法实现。基于合作利润分配机制应包括的结构要素和运行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立了一厂一商的供应链合作利润分配机制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确定了厂商和渠道利润的数学表达式,定量描述了机制结构要素与运行要素之间的“硬件”与“软件”关系,并对它们的变化区域与对各决策变量及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行返利系数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构造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供应链合作利润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9.
采用空间理论方法、剪力流理论及Prandtl的薄膜比拟法,推导出了不对称箱型变截面梁悬臂施工扭转角度和剪力计算公式.并用该公式对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在悬臂施工阶段箱梁扭转变形及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证实了,在施工阶段因恒载和施工荷载的不对称分布产生的扭矩对主箱梁的扭转变形影响不大,箱梁所受到的内力在施工控制许容范围内.  相似文献   
50.
孙广林  刘君 《公路》2020,(3):196-199
公路基本路段划分是实施交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划分结果要求具有相似的几何线形及事故统计特征。基于公路线形特征划分的路段单元,叠加动态聚类算法划分的事故特征相近的路段单元,提出包含分割与相交合并的基本路段分割合并方法,进一步以京昆高速北京段为例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