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2篇
  免费   780篇
公路运输   2963篇
综合类   3953篇
水路运输   2912篇
铁路运输   1471篇
综合运输   76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960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91.
We compare two estimates of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ridges in south-west Norway. One estimate comes from a hedonic property value model. Rather than follow an approach which is strictly theoretically correct, we adopt Rosen’s simple first-stage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and validate whether this simplified approach gives a reasonable estimate, we compare it to an estimate derived from a travel demand model. We find that a variant of an ex post hedonic house price model gives very similar estimates to the estimates from the travel demand model. This supports a hypothesis that the simplistic hedonic approach is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992.
刘黎  张平  王唤龙  杨昌宇 《隧道建设》2020,40(Z2):188-195
为了满足高黎贡山隧道竖井施工任务要求,综合隧道所处环境及竖井能力需求,按照竖井井口、井筒、井下3方面统筹考虑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根据井口地形、地貌条件及提升设备、井口车场布置要求,合理布置井口场坪; 2)根据竖井功能定位,竖井宜采用主副井模式; 3)根据井下施工的出渣量、材料数量、人员进出量等综合考虑竖井断面尺寸; 4)当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允许时,竖井宜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施工,设置模筑混凝土井壁; 5)竖井提升设备宜按井下施工期间的要求考虑,建井期间各设备之间能力应匹配; 6)竖井施工能力应满足井下施工期间出渣、进料要求,并留有富余; 7)井底车场应结合运输方式及进料、出渣等功能要求确定; 8)竖井安全保障应首要解决地下水问题。目前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主井已完成建井,结果表明铁路隧道竖井按照以上设计方法及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钱撼  蒋胜银  陈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99-102,M0012
成都市宜居水岸工程市级示范段主要涉及由中心城区南河、浣花溪、干河、西郊河四条河道组成的区域水网,汇流条件复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河岸生态化改造后的河道行洪情况。经分析表明,示范段生态化河堤行洪能力总体上可满足相应防洪标准,并对河堤生态化改造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4.
对弹性支承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起升动载系数的力学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公式等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比对表明,动态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测试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95.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现有的船舶主尺度之间关系数学模型已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要求,文中依据多艘实船数据,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大型集装箱船船舶主尺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6.
机器人用高精度RV减速机几何回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建立了机器人用高精度RV减速机几何回差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与生产实践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7.
灾后路网重建规划可分为应急阶段和全面恢复阶段。文中建立了灾后恢复阶段多期路网重建规划的双层模型,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求解。上层模型考虑到建设资源的限制,以工程总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多期工程效益模型;下层模型是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用户均衡分配模型。最后结合实际路网进行了算例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铁路交通中基于通信的无线定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磊  朱刚  谈振辉 《铁道学报》2004,26(1):73-76
简要阐述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和在铁路交通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铁路交通定位的特殊性 ,提出适合铁路交通的单、双基站定位方案 ,在定位精度和抗NLOS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建立自适应列车运动轨迹预测模型 ,并对如何提高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铁路电气化工程接触网专业上部安装作业能否一次到位,关键在于其数学模型建立得是否完善科学,特别是新的装配结构的出现,我们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秦沈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采用组合承力索线夹的支柱装配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