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篇
  免费   274篇
公路运输   847篇
综合类   1332篇
水路运输   728篇
铁路运输   615篇
综合运输   2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51.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52.
雷涛 《铁道建筑》2020,(3):149-151,157
针对西藏地区矿物掺和料紧缺的问题,研究玄武岩石粉细度、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硅灰复合技术对玄武岩石粉混凝土密实度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于600 m^2/kg的玄武岩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玄武岩石粉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效应不及粉煤灰,当玄武岩石粉与粉煤灰复合使用时,粉煤灰掺量不宜小于20%,玄武岩石粉掺量不宜大于10%;采用5%硅灰复合20%玄武岩石粉,可配制出密实度满足要求的混凝土,该方案有利于减少西藏地区混凝土掺和料不足带来的外运需求。  相似文献   
753.
为得到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近接既有地铁结构的位移规律和控制标准,基于西安地铁5号线车站基坑临近区间隧道和车站施工,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净距状态下新建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位移、新建基坑结构位移及既有结构位移,研究新建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值仅在新建基坑与既有结构之间的范围受水平净距影响较大,新建基坑围护结构位移仅在与既有结构邻近的一端受净距影响较大;既有结构向着新建基坑方向发生整体水平移动,且随着净距减小,水平位移增加;应尽量避免净距小于12 m的情况,当净距为18 m时,应控制新建基坑与既有结构邻近侧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最大值在15 mm以内。  相似文献   
754.
针对视觉传感器检测列车运行前方障碍物时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差及对距离判别能力弱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雷达的列车直轨运行前方障碍物检测判别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雷达测量数据误差矫正得到较准确的目标位置信息。结合铁路机车车辆限界、雷达方位角及雷达测量量程,构建检测区模型。将预处理后的目标点位置信息代入构建的检测区模型中进行障碍物检测判别。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检测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克服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5.
合理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拥堵风险,对车站运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的服务水平等级标准,结合密度分布、速度分布和客流流线提出拥挤区域的判别方法,引入指定密度、持续时间等时间维度的指标,提出基于时空维度的客流拥堵风险等级评价方法,通过风险概率值对车站内可能的拥挤区域进行动态识别。以广州地铁杨箕换乘枢纽站为例进行仿真建模,结果表明,优化后拥堵风险降低,服务水平提高,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56.
大分区环网接线的中压供电网络在建设投资和运营能耗两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在地铁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青岛地铁11号线工程实践分析指出,大分区环网接线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及速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继电保护方案依靠时间级差配合满足选择性要求,会造成保护动作延时过长、与城网变电站保护匹配性差、设备热稳定性要求高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大分区环网接线的要求。因此,推荐在大分区环网接线的中压供电网络中采用基于GOOSE通信的智能保护配置方案。智能保护方案通过组建专用的GOOSE网络实现本站及相邻车站各智能保护装置之间的数据快速交换,并根据交换的数据信息对过电流保护进行逻辑判断以确定实际的故障发生位置,从而使最靠近故障点的保护装置快速动作。智能保护方案可从根本上解决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速动性问题,能够更好地匹配中压供电网络大分区环网接线方案。  相似文献   
757.
浅埋暗挖法施工必须结合当地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相应变形,尽可能减小开挖扰动。以青岛地铁1号线某大跨度暗挖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D(中隔壁)法、CRD(交叉中隔墙)法进行模拟隧道拱盖开挖试验,研究了各种施工方法下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沉降的变化趋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可分为缓慢变形、快速沉降、稳定变形3个阶段。以全断面开挖法引起的最大沉降值为比较对象,其他施工方法在最大沉降值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优化,其中CRD法的优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5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BIM、AR、VR、UWB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文章首先从行业发展、业务需求的角度分析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数据服务平台,阐述其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及功能,并介绍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阶段的应用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59.
浅谈乘客信息服务系统(PI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客信息服务系统(PISS)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结构构成、子系统及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配置。  相似文献   
760.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国内尚无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现状,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找出服务现状和出行需求之间的差异,以明确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他们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决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各种因素;依据相关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划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