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00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In this article, a systematic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severe driving events occurrence correlation with time and loc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ich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batch clustering and real-time clustering techniques, incorporates historical and real-time data to predict the time and location of severe driving events. Batch clustering is implemen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ubtractive clustering an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to generate clusters representing the initial correlation patterns. Real-time clustering is then developed to create and update real-time correlation pattern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batch clustering using the evolving Gustafson–Kessel like (eGKL) algorithm. In both clustering processe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vents within time domain is identified first, and then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accurate correl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the location domain. Real-time data of operating vehicles each equipped with a data acquisi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strategy. Batch clustering results reveal the severe braking events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at daytime and nighttime. Real-time clustering provides and updates the variation of the correlations/inter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Drivers can be notified of the potential severe driving locations through maps showing the driving routes. 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the correlations, drivers can recognize the events occurrence at different times and locations. The generated time series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to develop spatial-time models for regions to model and forecast the events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72.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穿越高山丘陵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隧道的消防给水设计日渐增多,但公路隧道的消防设计尚没有明确的规范利用,这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此文对地处严寒地区的福生庄隧道的消防给水设计做一介绍,希望能给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我国高速铁路已实现快速发展,进一步缩短旅行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最大程度吸引客流是高速铁路发展的新要求。针对折角客流运输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阐述解决的必要性,提出采用平面疏解法解决折角客流。研究衔接3个方向中间站、4个方向既有接轨站和多个方向枢纽折角客流疏解平面布置图型,对每种图型的进路、特点、存在问题和适用条件进行论述,推荐设计中采用图2、图3、图5、图7和图8五种图型,实际应用中需检算每种图型薄弱点的能力,实现满足功能要求,同时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分析了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AL)与胃烟性白血病(SAL)低原始细胞性白血病(OBL)及MDS的异同点,提出HAL的诊断标准:①初诊病例骨髓呈灶性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原+早(幼)≥本系细胞30%;②骨髓活检印片有核细胞增生亦呈减低现象,病理切片示造血组织减少。应取消SAL及OBL的命名,以防止分类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18(IL-18)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81例,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糖尿病组(n=50)、糖尿病组(n=50),并设对照组(n=31)。冠心病组、冠心病+糖尿病组随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情况,并检测IL-18、MMP-9含量;糖尿病组随访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分别于6个月、12个月采血检测IL-18、MMP-9含量。结果 ACS发生后血清IL-18、MMP-9水平显著升高;MMP-9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9,P=0.014,95%CI 1.39619.298),IL-18与ACS的发生关系不明显;MMP-9浓度变化与IMT增量呈正相关(r=0.472,P=0.011,95%CI 0.00819.298),IL-18与ACS的发生关系不明显;MMP-9浓度变化与IMT增量呈正相关(r=0.472,P=0.011,95%CI 0.0080.095)。结论 MMP-9参与ACS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其含量变化对ACS、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粉化病害已威胁到列车行车安全,须及时整治。本文阐明了严寒地区底座板混凝土粉化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抗冻性不足、无砟轨道结构排水不畅及冻融温度过低。根据底座板混凝土粉化的程度,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治技术,包括方法、材料和工艺。经对哈大客运专线60 m长底座板混凝土严重粉化试验段整治发现,填充防护层对底座板防护效果良好,其与底座板形成的叠层修复结构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77.
探索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雾天能见度低,驾驶人的视线及判断能力受到很大影响.雾给高速公路交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如何在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开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管理实践角度出发,剖析了高速公路雾情特点及雾天行车驾驶人的心理特征,阐述了不同雾情及不同路段单元的管控要点,提出了低能见度条件下“小循环重叠的...  相似文献   
78.
本文报告五例产科疾病所致急性肾衰(少尿期)用肝素治疗的临床经过;并对妊娠期易于发生急性肾衰的机理及肝素的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二色补血草水煎剂15g(生药)/kg,乙醇提取液15g(生药)/kg灌胃,均使大白鼠的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对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二色补血草醇提取液20g(生药)/kg灌胃,对大白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有关。结果提示二色补血草止血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检测Bcl-2、Bax、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 在移植肾急性排斥时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急性排斥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及18例正常供肾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 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根据Banff97病理诊断标准,急性排斥标本30例,其中ⅠA 12例,ⅠB 11例,ⅡA 5例,ⅡB 2例;②所有组织中均可发现细胞凋亡现象,急性排斥标本中更为明显;③Bcl-2在急性排斥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5),与急性排斥的病理变化呈负相关(P<0.05);Bax在两组的表达水平无差别(P>0.05);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在急性排斥组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与急性排斥的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以FasL和粒酶B 最为明显(P<0.01).结论 ①Bc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减少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②Bax对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不大;③Bcl-2、Fas、FasL、穿孔素和粒酶B的表达变化均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尤以FasL和粒酶B明显,可作为监测移植肾形态学变化、功能状态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