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180篇
公路运输   632篇
综合类   720篇
水路运输   510篇
铁路运输   360篇
综合运输   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South such as India,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in individual motorization may lead to a predominance of unsustainable commuting patterns. However, urbanization also has important positive effects, including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This paper examines newly released,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data on home-to-work commuting by non-agricultural workers in the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of India. It aims to understand and compare commuting pattern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luding choice of travel modes, commuting distances, and gender differentials.The results reveal a tendency observable in urban residents to use individual motorized transport more often both for short and for long trips, although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 motorization is far from what it is in the industrial world. Rural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dominance of non-motorized travel modes and a large share of long trips. The mobility gap between men and women does not appear to increase with literacy. In urban areas, women often choose to commute by car rather than using green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in higher-income districts). The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ea and gender differential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formulating regional transport policies.  相似文献   
72.
周祥 《水运工程》2018,(3):35-40
基于大丰港附近海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5种挟沙力关系式在大丰港附近海域进行应用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系数法和偏离系数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大丰港海域的水流挟沙情况,并拟合得到适用于大丰港海域的挟沙力关系式,将该公式应用于大丰港实际围垦工程中,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围垦后垦区海域年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该公式在大丰港海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3.
针对船舶施工安全稳定性问题,以马来西亚槟城吹填二期(STP2)工程为例,介绍特定条件限制下的浅水抛石施工方法,以施工过程中的船舶稳定性验算为理论基础,判定了船舶的横倾角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对简单、实用的船舶安全验算基础。  相似文献   
74.
基于矩阵实验室平台,将挖泥船输送系统的计算仿真程序进行封装处理,建立挖泥船输送系统计算分析软件系统(DTAS)。该系统首次汇集了多种泥泵管路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包括泥泵及管路数据文件的存储查询、泥泵管路特性曲线的计算以及多种计算模型的选择、施工现场数据反分析、接力泵船的计算等十几个计算模块,可以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地进行输送计算分析。DTAS系统界面操作简单,为施工及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计算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徐元  刘红 《水运工程》2017,(12):129-134
针对航道保护的现状和需求,分析航道保护的内容及影响航道稳定的主要因素,提出核心保护区、敏感区的概念及相应保护措施,探讨航道保护范围划定的基本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基础工作等内容。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航道保护的范围划定为例,对航道保护范围的划定流程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李新国  王安华  卢昭 《水运工程》2017,(10):130-134
针对在拉美和非洲地区部分码头建设中,存在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常规打桩船作业和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一般桩基码头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采用桩顶施工行走平台方法施工,利用桩基自身作为支撑结构,大量采用叠合式上部结构,实现将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的创新,形成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规避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强震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
何贞俊  王斌  邢方亮  刘超 《水运工程》2017,(12):159-164
针对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问题,分析多种导流建筑物削弱口门区回流的机理,提出运用排桩调整水流流态的技术,并将排桩的概念进行延拓,涵盖以往多种导流建筑形式。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将排桩技术运用于大藤峡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改善中。成果表明:采用LD为1.0的排桩整流能降低口门区回流流速。  相似文献   
78.
提前右转组织方式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概率论为基础,建立了固定与可变交织区长度的提前右转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与延长交织区所能够增加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提前右转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以平均延误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种组织方式下右转机动车的运行效果,基于Webster信号配时方法,对实行提前右转方式的交叉口内直行和左转车流的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提前右转组织方式后交叉口直行和左转通行能力增加;在右转机动车提前右转能够满足通行能力时,提前右转可减小冲突区的面积,否则,可以通过延长交织区长度来增加通行能力,以减少右转车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79.
古峪沟高架桥是忻州至阜平高速公路忻州-长城岭段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的一座特大桥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设计中采用了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思路,对同类桥梁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0.
以山西南部地区某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例,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运营阶段附属设施污水特点及现有处理工艺存在问题,介绍了BAOM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的工艺流程、结构单元,对该系统在服务区的运行效果以及经济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了该系统在处理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这对今后推进山西省高速公路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