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264篇
公路运输   1284篇
综合类   961篇
水路运输   691篇
铁路运输   294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探讨溢流阀产生流体噪声、机械噪声的原因,分析先导阀部分的动态特性,从稳定性角度找出其影响因素及降低溢流阀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52.
车轮定位参数直接影响汽车操稳性和轮胎磨损情况。设计正确的定位参数,生产上更好地控制各个参数,对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获得良好的操控型和乘坐的舒适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力学角度阐述了车轮定位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了悬架高度,前束,外倾,主销后倾等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良好的定位参数设计和生产上精确地控制对于悬架以及整车的重要性。以某车型悬架高度测量值超差为实例,通过对悬架高度定义,悬架高度对四轮定位参数判定的影响,分析了定位参数对整车判定的影响。从测量,装配,零件质量三个大方面分别对影响悬架高度的的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和排查,找到引起车高测量超差的原因。理论计算出了补偿值作为短期措施;在图纸无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反向测量进口零件的方法分析对修改零件做出了正确的推断,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推断的正确性,通过修改弹簧连杆使得车高测量值超差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此外,通过对潜在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从整车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车高超差的原因,对于今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53.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为孔跨布置(110+2×220+110)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桥面系为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有砟轨道,采用剪力法测试货物列车在桥上、路基、钢轨伸缩器3种不同位置的轮轨力,对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判,验证了该桥梁运营的安全性;分析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与速度的关系,揭示了轮对横向力、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最大值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对相同速度下货物列车通过不同轨道基础的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提出应特别重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轨道结构的日常管养的建议;结合联调联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货物列车和动车通过各测试工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动车组运行稳定性优于货物列车;试验也验证了本文设计的轮轨力标定加力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54.
大跨系杆拱桥施工复杂,为保证结构成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施工控制。文章以沈阳动漫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分析了顶推力及对拉力对拱梁区结构线形和受力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顶推参数;对于高而薄且侧向刚度较小的吊杆横梁,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问题,并采用设置平联等措施保证T形吊杆横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双吊杆结构,分析了后期恒载引起的横向双吊杆索力误差,并对定位标高进行修正以控制成桥索力和标高。结果表明:对于本桥关键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控制,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控制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5.
为保证汽车侧倾稳定角试验过程中的车辆安全,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防止试验车辆发生侧翻安全事故的非接触式防翻装置。该装置通过液压缸驱动防护支撑板,实现支撑板与侧翻试验台上的被试车辆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跟随运动,避免车辆达到侧倾稳定临界角时发生侧翻。经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设计功能,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  相似文献   
856.
The DLR research project Next Generation Train deals with concept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a very high-speed train in double-deck configuration and light-weight design. Due to these three key features, crosswind stability is a particular subject of study. It is shown that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here fall short of guaranteeing safety in high-wind occurrence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homolog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ensure crosswind stability by means of active control. Four different concepts are overviewed, the most promising one is then chosen und examined in detailed multibody simulations that are based on data from wind tunnel measurement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rain.  相似文献   
857.
金成棣  范灵雨  令狐云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80-285,M0027,M0028
研究了系杆拱桥在风压力与拱轴压力共同影响下引起的横向挠曲,同时考虑了吊杆力的非保向共同作用。采用单榀箱形拱肋与结合梁为系梁,以及框架式联结系的双榀系杆拱桥2个算例,对上述影响作出相应的计算,并对箱形拱肋弹性薄板进行局部加劲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8.
目前对于回收废油再生沥青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其是否能使老化沥青的各项性能恢复至原有水平,而对再生沥青二次老化后的性能损失关注较少。基于此,研究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废食用油(RCOB)、废生物油(RBOB)、废机油(REOB)再生剂对具有13年服役历史的70#沥青进行再生,并对再生沥青进行RTFOT,PAV20h,PAV40h三阶段的老化模拟,跟踪每阶段老化后再生沥青的基本指标、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变化,对各阶段老化后的再生沥青组分变化进行分析,探索其性能改变与组分变化间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3种再生剂都能以提升轻质组分的方式将回收沥青的基本性能恢复至原始水平附近;RCOB以提供饱和分为主,但其会在RTFOT后迅速流失,致使各项性能在该阶段迅速下降,继续老化后,组分状态趋于稳定,性能下降也逐渐缓和;REOB再生沥青由于原料中存在机械金属残渣构成的灰分,其对沥青的氧化和缩聚存在催化作用,导致REOB再生沥青在长期老化后性能迅速下降且没有逐渐稳定的趋势;RBOB再生沥青由于具备相对稳定的胶体结构,且不存在对老化起催化作用的灰分,在3阶段老化中其组分损失过程是最稳定有序的,因此,其性能也表现为阶段性的合理损失;研究基于组分变化提出了新指标"测试沥青与原始沥青各组分间的平均偏差σ"来衡量沥青的老化程度,该指标与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低温临界开裂温度,135℃高温黏度这5个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对于再生沥青的评价,不能仅注重再生后与原始沥青的性能差距,应更多地集中到再生沥青二次老化后的性能损失上,以筛选出真正性能优良,抗老化能力显著的再生剂产品。  相似文献   
859.
连续刚构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无需设置大吨位支座,避免了运营期间支座的维护和更换,大大降低了桥梁后期的管养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川怀德沱江大桥采用主跨130 m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介绍了该大跨刚构桥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案、计算方法等,检算结果表明该桥设计合理、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为以后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0.
土洞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岩土隧道分析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广州桂城—南桂路区间地铁建设的围岩稳定性进三维动态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溶洞尺寸、溶洞与隧道间的径距等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洞的尺寸以及溶洞与隧道间的径距对围岩的变形、地表沉降量、土层塑性区的分布以及衬砌管片的弯矩分布等有较大影响,而对土层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