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2篇
  免费   395篇
公路运输   1875篇
综合类   1452篇
水路运输   1159篇
铁路运输   512篇
综合运输   10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夔门大桥为实例建立计算模型,借助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该桥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的对比和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大跨径斜拉桥必须采用非线性分析评价结构稳定性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对于渝合高速公路部分主要结构物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模型进一步对路堤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针对薄壁结构提出了一种混合有限元方法,对结构关心的部位采用板壳单元模拟,其他部位采用杆系单元模拟,根据平截面假定推导了2种单元在交界面处的约束方程,由此建立整体混合有限元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可以计算薄壁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整体局部相关稳定。用该方法对某座刚构-单肋钢箱系杆拱组合桥梁进行特征值和弹塑性稳定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模态。实例显示,该方法既可以弥补梁单元模型无法计算构件局部屈曲的不足,又可克服局部板壳模型无法准确模拟其整体边界条件及工作环境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全结构板壳模型产生过多单元数量和庞大结构刚度矩阵的弊端,计算可靠性和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4.
彩色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广东省的区域气候条件为例,通过马歇尔试验、CPN多轮车辙仪和紫外线辐射室内模拟等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彩色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老化特性等路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5.
沥青稠度指标与重载交通车辙试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成超  曾凡奇  王鹏 《公路》2006,(10):159-165
通过沥青稠度指标对沥青的评价、稠度与沥青常规指标的比较分析以及稠度指标在重载交通沥青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比较了沥青稠度指标与重载交通车辙试验的相关性,表明稠度指标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相关性较好,可以反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高温性能,能够为寻求适合重载交通的沥青结合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为分析顶推反力荷载对墙后土体位移、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反力加载深度、土体弹性模量、加固体厚度、加固体深度对墙后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建立顶管顶进过程中工作井反力墙稳定性的动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反力荷载仅影响对应的部分土体区域,反力加载区域附近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大; 2)地面除0 m附近出现较大沉陷外,其他位置均表现为隆起,隆起呈平行“波痕”状; 3)反力荷载只是改变墙后土体的土压力类型,没有改变土压力的分布形态; 4)顶推反力的大小对土体孔压的变化影响轻微; 5)反向顶推力合力点深度及土体弹性模量对土体侧向位移影响较大; 6)加固体深度和厚度对土体侧向位移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27.
郭宏亮  褚德英 《船舶工程》2020,42(S1):181-184
为全面深入了解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实船安装对船舶性能影响,为数值仿真和性能预报提供实船参考数据,以集装箱运输船为应用对象,提出了一种把吊舱推进器集成在挂舵臂上的混合对转推进系统(CRP-POD),详细阐述了CRP-POD的系统构成、工作模式和电气控制系统实船设计方案。通过实船试验和运行数据分析,安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的船舶与同系列安装常规推进系统的船舶相比,特定航行工况下航速有2~3%的提升、回转能力有所降低、航向稳定性上优于常规船。  相似文献   
128.
为有效控制钢筋混凝土拱圈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出现过大的拉应力,文中以某大跨悬浇钢筋混凝土拱桥为依托,提出一种扣索力优化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未知荷载系数法”获取拱圈最大悬臂状态扣索力初值;然后,开展正装分析并提取施工过程的索力、应力以及位移影响矩阵,基于优化原理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扣索力开展进一步优化。最后,分别基于影响线原理和无应力状态法原理确定拱圈合龙前扣索力最优拆除顺序和扣索补张拉值,确保拱圈受力合理、松索成拱后拱圈线形光滑圆顺。算例结果表明,扣索初拉力值较为均匀,所有索力值安全系数均大于2.5;拱圈松索成拱线形合理,未出现“马鞍形”;拱圈施工过程中截面拉应力均小于1.8 M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9.
赵萍 《汽车实用技术》2020,(4):76-77,80
以某4x4全驱沙漠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整车数学模型,建立了整车侧倾角与板簧、横向稳定杆刚度的函数关系,得到悬架侧倾角刚度对整车侧倾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横向稳定杆角刚度计算方法,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工程环抱形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利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掩护后传入港内波峰线发生了偏转和波能集中,致使码头局部泊稳条件不满足标准要求。将位轴线顺时针旋转15°,与波峰线平行优化布置后,则满足。2)根据越堤波浪是否冲击港内码头轴线标准,论证10.0、10.5、11.0 m共3个防波提高程掩护体,得出11.0 m是可行的。3)防波堤外侧质量6 t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采用质量10 t则稳定,弧形转弯处勾连性护面块体受侧向波浪力作用比受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4)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前者均大,因此对于弧形转弯段的处理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要求轴线夹角的相关规定。5)试验再次验证了三维港池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在防波堤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