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253篇
综合类   369篇
水路运输   192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attractiveness of ports is usually a pre-requisite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orts to achieve competitiveness, as well as the springboard to explo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port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ort is competitiv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whether it boasts certain factors that make the port attractive to user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ppl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and the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technique to evaluate key determinants of attractiveness and their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for container ports in Taiwa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Top six determinates of attractiveness for container ports are ‘ample cargo sources,’ ‘favorable port charges,’ ‘dense ship network and routes,’ ‘low transshipment costs,’ ‘efficient wharf operations,’ and ‘adequate wharfs and back-line land,’ respectively. (2) Among the above six determinants of attractiveness, ‘ample cargo sources’ is the cause determinant. Three determinants of port attractiveness, ‘favorable port charges,’ ‘dense ship network and routes,’ ‘low transshipment costs,’ which are the effect determinants. They are affected by the determinants of attractiveness of ‘ample cargo sourc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above findings and expects to provide the study results to Taiwan’s port authorities for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2.
申莉  刘国民 《交通标准化》2015,1(1):114-121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含碎石化层的沥青加铺路面结构模型,研究土基、旧路基层与碎石化层模量以及碎石化层和加铺层厚度对含碎石化层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的影响,确定碎石化模量的控制范围.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中心点及附近一定区域,沥青加铺层层底受拉;沥青加铺层层底拉应力对土基模量、旧路基层模量、碎石化层厚度不敏感,但当碎石化层模量较小(接近300MPa)或加铺层厚(大于20cm)时层底拉应力均较大,在重载作用下更大.因此碎石化道路必须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指标.为使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峰值不至于过大甚至超过容许拉应力,使得受拉区域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同时为降低加铺层竖向剪应力及土基顶面压应变,并达到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碎石化层的模量宜控制在500~1000MPa.  相似文献   
13.
邓军林  杨平  董琴  汪丹 《船舶工程》2015,37(8):69-73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是评估结构材料韧性以及分析低周疲劳破坏引起的裂纹扩展的重要参量。结合Dugdale模型,以裂纹尖端累积塑性应变为控制参量,提出了一个循环载荷下含裂纹船体板的CTOD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裂纹尖端累积塑性应变、平均应力、裂纹长度等相关因素影响;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基于累积塑性塑性应变、平均应力比以及裂纹长度的两阶多项式。研究表明,基于累积塑性应变的CTOD计算模型为正确评估循环载荷下船体板的累积塑性破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臧德记  汪滨  蒋华忠 《水运工程》2015,(12):157-160
对沿海地区某码头预制方桩沉桩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打桩时由于桩周土扰动剧烈,桩的贯入阻力大幅减小,粉质土贯入阻力降低比例高于粉砂。复打测试表明:粉质土的恢复系数较粉砂高;桩侧摩阻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沉桩时可根据土层情况选用合适的打桩锤击力,以减小或避免对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线性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轴向拉力作用下海底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解,给出了海底管道在轴向拉力与弯矩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的近似解,编制了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BCP。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解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表明考虑应变强化效应的海底管道极限承载力结算结果更为合理,该文可为海底管道的结构强度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海军装备保障计划在保障单元间高效交流共享及自动化操作处理的要求,文章建立海军装备保障计划本体框架,对行动功能关联进行形式化表达,构建行动功能关联数据模型,形式化的阐述资源、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扩展海军装备保障资源概念并构建资源数据模型。案例表达表明:行动功能关联和资源数据模型能够很好地表述装备保障行动序列、资源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在选取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初拟了3种级配组成,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重点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强度性能.另外,在研究中使用了汉堡车辙试验方法来综合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并运用临界弯曲应变能的方法来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损的难题,提出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方案。此结构方案应用于含有钢箱梁栓接的旧桥桥面维修时,螺栓连接区域由于存在拼接钢板,导致局部接头区域STC层厚度骤减,刚度下降,受力变形趋于不利,易出现早期开裂现象,需进行局部优化设计。针对这一问题,就接头区域局部提出2项强化构造措施(①局部加密剪力钉、②部分纵向钢筋与拼接钢板局部焊接),并进行足尺条带模型试验。以礐石大桥螺栓连接区域为例,对拟同时采取上述2项措施的情况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2项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阻滞了STC层顶面接头区域内微裂纹宽度的发展,延缓了开裂,尤其当采取第2项措施或同时采取2项措施时,STC层顶面接头区域晚于一般区域开裂,即接头区域不再是设计计算中需要控制的不利区域;STC层顶面可能出现的最大拉应力为11.5 MPa,小于试验开裂荷载对应的名义开裂应力17.7 MPa,满足设计要求,即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方案应用于礐石大桥桥面维修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预测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应变响应,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长期实测数据,分析桥梁结构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而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建立桥梁结构温度场与桥梁结构应变响应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首先,利用小波分解技术分离环境荷载及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实测应变响应;然后利用平行坐标轴,分析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结构温度场实测温度数据主成分;最后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以应变测点处温度数据、桥梁结构温度场实测温度数据主成分和采样时间点数据为输入数据,分别建立不同输入变量组合与应变响应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并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结构应变响应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各测点处实测温度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侧测点实测温度数据高度相关,但桥梁结构上、下表面测点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仅考虑应变测点处温度变化,难以准确预测桥梁结构应变响应;当考虑桥梁结构温度场变化时,能更精确地建立温度与应变响应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基于实测温度数据准确预测桥梁结构应变响应;当缺乏结构温度场实测温度数据时,将采样时间点作为反映桥梁结构温度场变化规律的参数,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高速公路动静弯沉之间的关系,获得与实际相符合的回归公式,通过总结国内外动静弯沉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省典型公路动静弯沉之间的相关关系式,采用FWD取代贝克曼梁进行路基或者路面弯沉值测试,并通过试验段的对比试验建立简单的相关关系式,进行FWD弯沉试验所测动弯沉与贝克曼梁所测静弯沉之间的换算,同时对动静弯沉关系式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确定的动静弯沉回归公式更接近真实,变异系数接近1;与其他回归曲线相比,最终回归曲线最接近实测值,回归效果最好,更适合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