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50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ree traffic solutions for the complex grade-separated intersection located in the old part of Belgrade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new bridge over the Sava River. The corridor to which the intersection belongs together with the new river bridge are parts of a great urban artery called the Inner Half Semi-Ring Road (IHSRR). The traffic solutions that are evaluated are defined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phase, based on two opposed concepts: a complete grade separation of all intersection legs (the CPV alternative – ‘grade-separated’) and a grade separation designed to minimise construction costs (DMC 1 and 2 alternatives – ‘minimise cost’).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is conduc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the score based on expert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olutions is determined; second,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a set of state indicators obtained by micro-simulation using PTV–VISSIM 4.10; and third, the final score is obtained by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evaluation step show a small advantage for DMC 2, a sub-alternative of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results of the micro-simulation give advantage to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provides a better ‘goodness factor’ for the CPV alternative against the DMC 1 alterna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ast construction cost favours alternative DMC 1.  相似文献   
22.
王建新 《路基工程》2010,(3):114-116
以深圳丰盛町地下阳光街隧道暗挖工程D区为例,采用FLAC-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下街隧道暗挖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地下街顶板下沉、底板隆起以及开挖对隧道下部地铁隧道拱顶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行车和路灯设施管理的特点,在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GIS的高速公路路灯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系统体系结构和各子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后阐述了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24.
道路绿化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道路绿化中的行道树种植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种植时间选取技巧、种植方案等,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交通政策就在向整合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努力。伦敦交通局于2004年发布了《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09年修订。该导则作为"更好的街道"计划的一部分,对伦敦市区的街道项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叙述伦敦市街道形态与规划政策的演变,介绍《导则》的政策背景、概要内容及设计原则。从设计流程、材料面板、街道设计指引几个方面解析《导则》的特点。通过研究伦敦市的道路形态和街道设计现状,评述《导则》的落实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指导、规范标准补充、街道设计理念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导则》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As an important place of pedestrian activities, the air quality of urban stree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health, and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ants on human health have a close contact with the actual level of exposure.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expos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exhaust pollutants from vehicles to pedestrian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urban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compar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pollutants exposure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lutants concentration and the peak feature of traffic flow in urban stree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level of pollutant exposure of pedestrian in different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pollutant emission in Leeds City.  相似文献   
27.
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是高速公路与地面衔接道路交通流转换的枢纽,研究其渠化设计方法对优化互通立交及其周边路网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高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跨式互通立交出1:3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交通流运行特性,然后提出了典型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渠化设...  相似文献   
28.
针对公路街道化现象和公路路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展开公路交通环境和管理规划研究。在构建公路交通环境管理规划框架的基础上,重点从定量化的角度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非公路交通标志及路边构造物管理、公路交叉道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技术控制指标的取值,并制定了管理措施,为吴江市公路路政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黄陆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22-225,I0021
城市花街景观是一项长期而且不断完善的工作。如何更好地树立花街的窗口形象,更好地发挥美化城区的职能,开拓创新和持续发展,是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介绍了城市花街管理的模式,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0.
本文根据城市道路网饱和或过饱和流量状态时的交通特点及出行者在同 一起、终点间的多条路线上要进行路线选择的出行行为,在网络平衡分 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饱和或过饱和流量道路网的优化设计模型,从而为 路网能力的规划决策提供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