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4篇 |
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27篇 |
综合类 | 954篇 |
水路运输 | 1188篇 |
铁路运输 | 551篇 |
综合运输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294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209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GB 24406-2012的发布实施、GB13057-2003的修订和报批以及QC/T《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的报批,标志着客车座椅强度标准体系对M2、M3类客车座椅的全覆盖。本文重点阐述和对比分析不同客车座椅强度标准的特点、适用范围、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62.
963.
为了探明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性能,研究制备脱硫橡胶沥青胶浆,借助脱硫橡胶溶胀模型,采用锥入度试验对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展开研究,同时利用拉拔仪对其粘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40目橡胶沥青胶浆进行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橡胶沥青大幅度的降低了橡胶沥青的高温粘度,有利于施工和易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抗剪强度远远大于相同胶粉掺量下的40目普通橡胶沥青胶浆,且其抗剪强度随胶粉掺量及粉胶比的增加而增大;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拉拔强度略低于相同胶粉产量下的40目橡胶沥青胶浆,但两者最佳胶粉掺量下沥青胶浆拉拔强度,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对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花都特大桥48m +80m +48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的3孔预应力筋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预应力筋束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预应力筋束与孔道间的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为该桥的梁体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依据,也为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水泥用量对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疲劳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水泥用量(0%、1%、1.5%、2%、2.5%、3%)的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干、湿劈裂强度试验。通过控制应力加载方式,变化应力比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水泥用量对干、湿劈裂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添加多于2%的水泥会降低材料抗疲劳性能,建议水泥用量不超过2%。考虑到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要求,需要加入水泥用量至少为1.5%。 相似文献
966.
对公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取值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尼古拉兹经验计算式适用于联络风道和竖井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计算且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但并不适用于运营工况下隧道正洞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计算。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隧道洞内附属设施的情况下,对两车道、三车道以及四车道公路隧道的"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进行模拟,得出了对应隧道"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的最小值。在此基础上,考虑隧道内行驶车辆的体积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求出了隧道"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的最大值。相关研究结论可供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采用等效加载车辆法对连续刚构桥进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所测得的结构各控制截面的主要测点位移、控制应变的结构校验系数均小于1.05,强度和竖向刚度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各工况下,全部荷载卸除后,残余变形与量测的总变形的比值小于20%,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970.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是通过不断降低岩土体强度使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从而计算得到边坡的破坏滑动面和强度储备安全系数.首先简单介绍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某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为例,具体阐述了该方法的相关应用.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滑带位置以及安全系数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所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并且该方法还能进行边坡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等分析,弥补了极限平衡法所存在的不足,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