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7篇
  免费   293篇
公路运输   1351篇
综合类   1154篇
水路运输   942篇
铁路运输   739篇
综合运输   1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针对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扰动引发锚索支护系统预应力损失及其支护效果风险演化等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温州机场大型深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开挖全过程土锚索预应力分布特性及其演化的原位试验。通过实时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锚固力变化特性、施工方式和参数对锚固力的影响规律、锚索几何参数对自身受力和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距离土体开挖卸载对锚索体系的实时锚固力产生较大幅度的突变性影响;随基坑开挖过程,各试样锚固力呈缓慢增大趋势;锚固力的损失与增大,取决于锚索结构的几何参数,当锚索长度大于等于3倍基坑深度时,锚固力损失趋于零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该结果对软土基坑锚索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2.
张德林 《汽车工程》1993,15(2):79-84
本文研究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热衰退性能、速度和压力相关性对轻型货车鼓式制动器前后制动力之比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表明,前后制动力之比不足一固定值,而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一个区,从而影响同步附着系数,导致前后轮抱死区的变动;研究表明,摩擦特性受热不稳定而出现的逆衰退和过恢复是影响β的主要原因。本文还讨论了前后制动力之比β的简易计算法与台试实测结果间的差异,提出由制动器台架试验确定β之方法。  相似文献   
903.
舒东利  杨建民  朱麟晨 《隧道建设》2017,37(12):1544-1549
为探明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背后空隙注浆的时机以及预留变形量的大小,以成昆复线铁路昔格达地层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变形规律以及预留变形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昔格达地层隧道上台阶开挖后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存在初始空隙,拱顶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差异沉降为1~2 mm,受地质、埋深及施工等因素影响,中台阶开挖较易引起隧道塌方,建议中台阶开挖前对拱部初期支护背后的空隙进行注浆回填。2)昔格达地层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根据掌子面施工揭示围岩情况调整,若施工揭示的昔格达组以页岩为主,建议预留变形量设置为24~30 mm;若施工揭示的昔格达组以砂岩为主,建议预留变形量设置为118~123 mm。  相似文献   
904.
由于山子顶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并不能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出扩挖支护施工方案。首先论述扩挖支护施工工序,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构建扩挖支护厚度为0、20、30、40、50、60 cm 6种三维计算模型,系统分析扩挖支护与初期支护的力学行为。研究得出:扩挖支护是软弱围岩隧道一种相对优越的施工方案,且当扩挖支护厚度达到60 cm时初期支护的主压应力为16.4 MPa,主拉应力为0.486 03 MPa,满足其材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05.
张伟  李海霞  赵忠仁 《隧道建设》2017,37(11):1449-1454
基于南昌红谷隧道工程干坞的邻江环境及深厚富水砂层地质条件,结合边坡支护的数值计算及干坞内抽排水模拟分析,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坡面防护+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支护防渗体系。经历了干坞内多次抽排水及汛期的考验,表明该支护防渗体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防护效果可靠,防渗效果良好,造价低、施工便捷、维护工作量小,为管段预制工序提供了工期保证,也为整个工程如期完工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06.
史继尧  王玥 《隧道建设》2017,37(4):428-434
在软岩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很大。依托宝兰客专古城岭隧道的勘察设计资料、施工工艺和监测数据,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基本数值模型,分析软岩大断面隧道的变形特点,揭示仰拱步距和台阶长度对初期支护变形的影响规律。根据模拟试验结果指导古城岭隧道大变形区段施工,将初期支护累计变形减小了70%。  相似文献   
907.
以台风区的平潭海峡大练岛特大桥新建工程中现浇公路桥的钢管格构支架体系为研究背景,对钢管格构支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管格构支架体系空间有限元模型,从不同的肢数、节段长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四肢格构支架进行均匀流风场作用下的风洞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管结构的壁厚与直径比δ/d一定时,支架结构的临界屈曲荷载系数随着钢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指数上升趋势;六肢与四肢钢管格构支架临界荷载系数相差不大,四肢钢管格构支架是最经济支架结构;当支架总高度小于70 m时,钢管格构支架结构基本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支架钢管立柱横向间距在5~7 m时,其稳定性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横向间距为7 m左右时,支架稳定性最好。风洞试验结果能反映四肢格构支架的实际受力特性,并指导四肢格构支架现场实际施工。该分析可为类似钢管格构施工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8.
针对径向磁场调制型磁性齿轮,分析无调磁块和引入调磁块时气隙磁感应强度分布;根据磁场调制原理,提出加装外连接桥、内连接桥、中间连接桥3种调磁块连接方式,利用Ansoft有限元分析采用3种调磁块连接方式时磁力线分布、内外转子气隙磁感应强度径向和切向分量以及外转子转矩,并与无调磁块时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连接方式对磁性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于同侧的连接桥对该气隙的磁感应强度分量影响较大;与无连接桥相比,加装连接桥将使磁性齿轮的传动性能降低,其中加装内连接桥对磁性齿轮峰值转矩影响较小,而加装外连接桥对其影响则较大;以无连接桥的外转子峰值转矩为基准,加装外连接桥、中间连接桥和内连接桥的峰值转矩分别为基准值的58.1%,68.3%和83.3%。  相似文献   
909.
丁敏  李静  罗双  曹琼琼 《铁道学报》2020,(5):136-142
为研究弹性地基深梁的受力及变形性能,根据双参数弹性地基模型和Timoshenko深梁模型的基本方程,建立了弹性地基深梁挠度控制方程,求得了挠度方程全解,并给出了弹性地基深梁梁轴转角、截面弯曲转角及剪切角的表达式;结合节点位移条件,得到了位移系数;根据节点力方程建立了刚度平衡方程,给出了弹性地基深梁的刚度矩阵方程及均布荷载的等效节点力向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均布荷载、跨中集中力、两端集中力、两端集中力矩等荷载工况下的节点位移,求得弹性地基深梁挠度曲线,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刚度矩阵方程及等效节点力向量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910.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