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物联网的应用给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具精确性,所以以物联网平台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智能化系统都争先恐后的应用到电动汽车的发展中。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基础为物联网平台,也正是因为应用了物联网平台,所以纯电动车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出现、应用和发展也更加符合汽车驾驶人的期望。本文全面的探索并介绍了物联网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通过试验研究,测得双超路面混凝土(超塑性、超早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研究水胶比、硅灰掺量和砂率等因素对双超路面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将普通路面混凝土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超路面混凝土作为修补材料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双超路面混凝土的12h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22.13 MPa和3.77 MPa,早期强度已达到通车水平要求,28d抗压、抗折强度可达到47.92MPa和5.97MPa,后期强度满足工程应用标准。将配制好的双超路面混凝土应用于修补工程,在工程应用中,修补效果良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3.
新一代移动通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维  朱刚  谈振辉  李承恕 《铁道学报》2004,26(5):115-120
介绍了新一代移动通信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新的应用领域,特别强调了新一代移动通信在智能交通系统与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中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描述了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典型系统和体系结构;并对新一代移动通信可能涉及的主要核心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双层排水路面结构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单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在降噪、抗滑、排水、抗冻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文中通过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在遂资眉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双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并就工程施工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5.
动态设计可弥补由于地质条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等致使初始设计方案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的缺陷,生态理念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友好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论的思想,采用动态控制系统反馈机制的方法,将生态理念与实际工程融合,提出了动态设计方法及生态公路设计的具体流程。并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分析了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实现手法和根据实测信息、监控量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6.
动态设计可弥补由于地质条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等致使初始设计方案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的缺陷,生态理念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友好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论的思想,采用动态控制系统反馈机制的方法,将生态理念与实际工程融合,提出了动态设计方法及生态公路设计的具体流程。并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分析了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实现手法和根据实测信息、监控量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探究磷石膏含水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参考《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试验方法,研究磷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磷石膏的液塑限、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比重等物理参数,开展不同压实度下磷石膏的渗透试验、压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等,对磷石膏的工程特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磷石膏物理力学特性类似于土类,但磷石膏的结构和土不同,磷石膏是规则的板状晶体结构,主要成分是CaSO4·2HO2。总体分析磷石膏是一种良好的工程材料,工程应用中控制和掌握好磷石膏含水率,尽可能的提高磷石膏的压实度,压实度越大,磷石膏的工程性质越好。  相似文献   
3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for trip planning and travel outcomes using data derived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in Halifax, Nova Scotia, in 2015. The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relationships of smartphone use for trip planning (e.g. departure time, destination, mode choice, coordinating trips and performing tasks online) and resulting travel outcomes (e.g. vehicle kilometers traveled, social gathering, new place visits, and group trip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Several sets of factors such as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re tested and interpre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mostly influence younger individuals’ trip planning decisions. Transit pass owners are the frequent users of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for trip planning. Findings suggest that transit pass owners commonly use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for deciding departure times and mode choices.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s the limited impact of smartphone application use on reducing travel outcomes, such as vehicle kilometers traveled. The highest impact is in visiting new places (a 48.8% increase). The study essentially offers an original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ow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are affecting everyday travel.  相似文献   
39.
农绍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57-59,63,150
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路段,互通式环形立交异形板多有应用。环形立交异形板结构受力非常复杂,较难通过手算解决工程应用问题。通过对某桥环形立交异形现浇板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及工程应用,可为此类工程结构分析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安全行车保障措施的新理念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  许仁安  李淑庆  谭勇 《公路》2006,(1):117-122
山区公路的地形条件复杂,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常发地点,本文从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分析和设置原则等方面来探讨山区公路安全行车保障问题,并将安全行车保障措施的设置新理念应用于公路的交通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