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24篇
综合类   1193篇
水路运输   180篇
铁路运输   144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捷 《上海造船》2009,(3):52-55,68
介绍了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实施企业组织管理柔性控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具体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62.
学习创新 实践创新 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准深圳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序幕正式拉开。由此,对于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从而确立了世界造船大国地位,并正在迈向造船强国目标的中国船舶工业来讲,也必须以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运行高效、充满生气"的船舶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创新轨迹和苏联的创新理论,提出了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的几点建议,与业内人士商榷。  相似文献   
63.
第一届宝马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活动选取北京市三里屯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鼓励国内外青年学者对该地区进行仔细调研、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参与过程中应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对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和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第一性原理思维本质是通过发现系统的基本规律,突破性地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变革。基于对三里屯地区现状公共交通、道路运行、出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该地区未来交通系统的优化思路。方案涉及车辆共享、无人驾驶、空间维度、动态调整停车费、出行积分制等方面。结果表明,该思维方式是从底层规律研究问题,更容易得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美国的GTM试验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道路路面的设计当中。依据GIM试验机的测试原理研制的新一代旋转、剪切、压实机(GSC试验机)已通过技术鉴定并交付用户使用。因此,对GSC试验机的研发过程、设计思想、主机结构和测控原理加以详述,并对其技术创新对提高整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一定的评价,育助于填补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65.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创业是促进社会和谐共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与创新创业融合型工匠人才.以现代学徒制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建立多层次学徒制实践基地,融入递阶式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汽车产业链...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介绍了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最后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7.
在教学设计中,认知负荷理论有助于激励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绩效。本文主要阐述了CLT、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双重编码理论等,归纳了认知负荷理论在多媒体学习中产生的效应,提出多媒体网络课程界面设计要素的设计方法,最后根据认知负荷产生的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8.
文章在分析目前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就业企业和岗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一套基于就业导向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9.
从总体策划、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总结评估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西安地铁1号线运营演练实践过程,提炼出演练项目确定、场景设计、演练组织、方案设计、评估模式的创新之处,丰富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演练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体系,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70.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whether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al or both, are a necessity if the market share of intermodal freight transport is to expand. The main growth potential lies in the markets for flows over short distances, for perishable and high-value commodities, for small consignments, and for flows that demand speed,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It will take radical innovations to produce a breakthrough in the modal split and allow these new markets to be conquered. This special issue is based on papers presented a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eight transport automation and multimodality, held in Delft in May 2002, that are illustrative of the direction of break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imed at increasing the market share for intermodal trans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