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323篇
综合类   314篇
水路运输   238篇
铁路运输   481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Jakobsson et al. (2000) found that in Sweden public acceptance of road pricing decreases if it is perceived to be unfair and to infringe on freedom.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a survey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same effects are found in the Asian countries of Japan and Taiw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irness plays the same role. However, income had a direct effect on acceptance in Taiwan but not in Japan or Sweden.  相似文献   
32.
介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概念,说明我国CRCP的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作业组织模式,可实现各站获益,整体加强,对提升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模型以最大化两技术站的正点出发列车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货物列车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协同配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技术站间协同配流作业明显压缩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增加了阶段计划内正点出发列车数,进而提高了技术站内线路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34.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BIM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地项目为依托,从应用目标、应用前准备工作、前期策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进度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等方面开展BIM技术在公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BIM技术,使项目管理走向精细化、全面化、高效化,并提高质量标准,增加安全保障,减少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率;同时与AI技术相结合,使BIM技术更加具有简便性,产出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35.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36.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soscopic multilane model is proposed to enable simultaneous simulation of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lane-changing behaviors to realistically capture multilane traffic dynamics. The model considers lane specific fundamental diagrams to simulate dynamic heterogeneous lane flow distributions on expressways. Moreover, different priority levels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ne-changing motiv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vels of urgency. Then, 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mandatory and discretionary lane-changing demands. Finally, the lane flow propagation is defined by the reaction law of the demand–supply function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 extension of the Incremental-Transfer and/or Priority Incremental-Transfer principles. The proposed mesoscopic multilan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on a complex weaving section of the State Route 241 freeway in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showing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f lane changing maneuvers, e.g., balancing effect and capacity drop,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mpirical study verifies that the model requires no additional data other than th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does. Thu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deployed as a simple simulation tool for accessing dynamic mesoscopic multilane traffic state from data available to most management centers, and als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traffic incident or lane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37.
路基长期稳定性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想通过设计或施工一劳永逸的解决,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只有通过对设计、施工、养护三者综合考虑,把握影响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才能经济、合理地解决该问题,使公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8.
通过邢衡高速公路邢台段桥梁设计实践,阐述桥梁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要点,对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世界范围内柴油机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柴油机作为车用动力的优势。根据国内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分析了排放法规、柴油品质对市场的影响。根据对柴油轿车的性能要求,包括振动和噪声、排放等,分析了更适合我国轿车柴油机发展的技术路线,并重点对若干关键技术和难点进行了剖析。柴油机技术进步和市场化应用表明,柴油轿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政府和企业应做好政策和技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0.
徐英杰  马晓平 《船舶工程》2015,37(12):103-107
目前造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各部门信息不畅通,响应决策迟缓,流程混乱,导致管理混乱,产品建造周期延长。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两化融合的背景,研究构建了造船生产技术准备管理系统,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内容及流程的优化总结,并运用UML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需求的相似性重组,设计了系统的架构,为今后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