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239篇
公路运输   792篇
综合类   393篇
水路运输   182篇
铁路运输   364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91.
唐明明  刘淼 《隧道建设》2015,35(2):115-120
交叠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地层存在反复扰动,针对其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的研究十分有必要。以西安地铁临潼线左右线交叉叠落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研究线路左右线隧道空间交叉转换施工下周围地层的变形规律及后施工隧道(左线)对已完成隧道(右线)的扰动情况。研究表明:隧道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槽整体呈条带状且沿区间走向分布;地表沉降随隧道垂直交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地表沉降最大值为9.79 mm,位于左右线完全垂直交叠位置处;左线隧道对先施工完成的右线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侧向推挤和增大地层附加应力的作用,但在垂直交叠位置扰动影响较小;施工扰动引起右线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1.75 mm,最大沉降为1.97 mm。  相似文献   
292.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293.
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路面开裂一直是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难点.通过对新老路基结合部路面开裂现象的原因分析,采取多种措施对某低等级公路新老路基结合部位进行了特殊处置.工后沉降结果显示,处置效果较为明显,证明处理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294.
祁远 《交通标准化》2014,(14):89-92
近年来,为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降低路基的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都要求对路基做冲击碾压处理。重点分析冲击碾压施工工艺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以及必要的安全环保措施。实践表明,冲击碾压能够保证的路基的压实质量,而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95.
杨斌 《交通标准化》2014,(14):61-63
针对高速公路沉降给交通安全带来的危害性,探讨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技术要求,提出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贯穿于高速公路修建的整个过程,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96.
杨剑 《交通标准化》2014,(16):87-89
在唐曹公路试验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并对施工期间沉降变形进行现场观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297.
在省道S304改建工程中,为了克服不利地形、满足规范要求及节约工程投资,对K508+800~K511+000路段采用填挖方案.该区域内存在强风化白砂岩,稳定性较差.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高填方路基质量控制措施,介绍了沉降计算分析和病害监控方法,进行了高填方涵洞设计,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98.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光辉 《交通标准化》2014,(4):27-28,31
不均匀沉降是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与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不但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而且会产生一些病害。针对公路桥梁沉降路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技术对策进行了探讨,为有效防治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99.
以邯大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建立 ANSYS 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粉喷桩桩长、桩间距、桩径及桩间土承载力对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粉喷桩处治公路软基沉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粉喷桩处治公路软基沉降效果影响最主要的是桩间距,桩间距每增加0.5 m,路基沉降量增加约51.1%~131.3%;针对不同的桩间距布置方案,给出了对应的沉降差预估参考值。  相似文献   
300.
深圳地铁近接隧道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菁菁  宿文姬 《隧道建设》2014,34(11):1055-1061
为研究变净距近接隧道暗挖施工中开挖工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开挖工序,以深圳地铁近接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数据反馈等多种手段,对比了4种不同开挖工序引起的地表沉降,并对围岩支护后隧道施工在纵横方向上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1)若先行隧道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后行隧道采用CRD法,那么后行隧道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优于左右断面法,且先开挖靠近先行隧道的部分要优于先开挖远离先行隧道的部分;2)随着近接隧道净距的减小,开挖工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减弱;3)加固圈对抑制变净距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有着明显的效果;4)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的近接隧道,上半部分开挖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最大地表沉降值发生在靠近后行大跨度隧道中轴线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