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2篇
  免费   355篇
公路运输   1710篇
综合类   2971篇
水路运输   3032篇
铁路运输   1849篇
综合运输   22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to understand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estuary and throughout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Ganges–Brahmaputra River mouth. During low river discharge period,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SC map shows that maximum SSC reaches 1050 mg/l in this period. Magnitude of SSC is mainly owing to resuspension of the bottom surface sediments induced by tidal currents flowing over shallow water depths. The influence of depth on resuspension is farther reveal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SSC along the head of Swatch of No Ground (SNG) submarine canyon. During high river discharge period, huge river outflow pushed the salt wedge and flashes away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river mouth.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coastal water approximately within 5–10 m depth of water, where the maximum SSC reaches 1700 mg/l. In this period, huge fluvial input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cluding the resuspended bottom sediments and the particles remaining in suspension for longer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ir initial entry control mainly the magnitude of SSC.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is not evident. In the coastal sea (>5 m water depth), seasonal influence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could be concluded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SC values of two different seasons.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lso experiences seasonal variations. At present, suspended sediments are being accumulated on the shallow shelf (between 5 and 10 m water depth) in low discharge period and on the mid-shelf (between 10 and 75 m water depth) during high discharge period. An empirical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gradual settle dow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and its lateral distance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um.  相似文献   
52.
危峰  袁浩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2):176-178
随着DSP技术的发展,多电压,大电流,复杂的上下电次序等问题使电源管理成了DSP系统设计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描述DSP系统的供电原则,结合具体设计,描述电源控制管理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3.
基于层次灰色模型的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结合铁路技术创新实际,从效益(经济、社会)增长、市场状态(市场份额、市场营销)改善和创新主体素质(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提高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多级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层次灰色评价模型(HGM),运用该模型对铁路技术创新绩效分别从整体和分项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绩优度为“一般”,其主要原因在于铁路运输市场状态改善中市场份额扩大程度较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层次灰色评价法(层次灰色评价模型)为一种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对保证质量的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现行的监理制度与过去的管理体制相比更全面、更规范、更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55.
船舶液力耦合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船舶动力装置动态建模与仿真的实际需求,引出了其主要部件之一的液力耦合器数学建模在稳/动态特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其试验曲线(输入特性形式)作为数据源去构建准稳态数学模型的困难之处:寻找一种通用的数学表达形式,以实现①液力耦合器在额定工况及其附近的试验曲线的内插与外廷;②过渡工况液力耦合器数学模型的设计(如液力耦合器接合和脱开过程其滑差从100%向额定滑差值方向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液力耦合器动态建模中的应用。文章先介绍了其数学建模的思路和要点:①选择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包括传递函数)与结构(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数目和神经元个数);②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措施;③利用专业知识扩充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用的数据样本。然后叙述了其数学模型在某船舶动力装置稳态、动态特性计算机仿真研究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结果:①正常航行(四机双桨)稳态工况时各车令下液力耦合器的滑差;②不同螺旋桨螺距下的液力耦合器接合过程的滑差变化;③怠速→前进五的急加速过程的滑差变化。  相似文献   
56.
57.
介绍了以电流波形补偿理论为根据,由GTR电流型四象限变流器构成的有源无功功率补偿器。详细叙述了补偿器的补偿原理、主电路工作方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实时地、完全地补偿电网上的基波和谐波无功,并且具有系统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8.
就企业如何进行投标价的编制与报价 ,以及如何提高报价决策技巧来赢取工程任务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为实现对非线性负载的谐波补偿和电压调节功能,提出了一种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综合考虑系统稳定性和谐波补偿效果,采用了反馈加前馈的控制策略,对比研究了系统补偿特性,并讨论了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问题.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混合型并联有源滤波器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作者对陕西特有民间药太白蓼(Polygonum taipaishanense Kung.)从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和理化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同时进行了鞣质定性及含量测定,为太白蓼的鉴别、品质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