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5篇 |
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59篇 |
综合类 | 1050篇 |
水路运输 | 398篇 |
铁路运输 | 308篇 |
综合运输 | 3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48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行车时间和行车问隙易受影响的特点,以整个公交出行链为落脚点,从出行者的角度对公交的运行时间和乘客的在站等车时间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公交的运行时间可靠度、等候时间可靠度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对晚高峰的公交时间可靠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公交时间可靠度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2.
73.
不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地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BP神经网络3种方法,用M ATLAB语言编制程序将不等时距序列转化为等时距序列,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沉降.由于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可以避免常规插值法所造成的一系列误差.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利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BP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联合建模所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2%,5.9%和4.6%.由此可见BP神经网络和灰色理论联合建立的GM(1,1)模型用于预测路基沉降最为精确. 相似文献
74.
灰色模型一般应用于等时长的数据预测,而对非等时长的数据预测,则需通过拉格朗日插值等方法进行修正,因而有一定的误差。考虑将时间矩阵加入公式,采用推导的公式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进行拟合预测,证明了该方法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76.
公交车发车频率的确定是公交运营调度的主要内容。受车站附近其他公交车的影响,乘客在各站点的可接受公交车容量和等车时间是不相等的;平均可接受公交车容量是乘客心理容量的平均值,如果车内乘客数量超过该容量,则采用容量向量来解释乘客上车过程。文中以运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车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分析模型,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大利润下的最优发车频率,并运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针对短时延的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数据包传输次序不确定情况下系统的建模及控制问题.引入了补偿器来补偿多包传输过程中部分数据丢失对系统的影响,同时考虑不确定短时延的影响,将其建模成一类具有参数不确定的离散随机切换系统,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相位设置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相位组合技术,对行人相位与机动车相位的各种可能的组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次过街条件下行人相位的设计方法。与传统行人相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行人相位设计方法缩短了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降低了过街人均延误。 相似文献
79.
在对干道车流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差分近似代替微分的方式对传统的交通流流体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改进;并且用准冲击波分析方法对干道行程时间和干道行程车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以满足快速预浏的要求,为城市干道交通流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0.
针对公路隧道突发火灾事故问题,采用模拟软件对隧道发生的火灾进行研究。分析火灾条件下公路隧道内被困人群的疏散行为特点,给出隧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依据,按照隧道火灾条件下通风风速不同时火灾烟气蔓延情况,确定火灾可利用疏散时间(ASET),通过分析人员疏散特点计算出所需的疏散时间(RSET),通过对比得出:通风风速至少为3m/s时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