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1篇
  免费   552篇
公路运输   3128篇
综合类   5591篇
水路运输   621篇
铁路运输   620篇
综合运输   68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753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代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了多种交通工具,实现了航空、高铁、普铁、轨道交通、公交和磁悬浮列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或短距离换乘。站房结构中包含高架桥梁、隧道和大跨度空间等复杂结构体系。由复杂结构形式而引发的环境振动,往往对人和精密仪器的使用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南昌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振动实测分析的结果表明,振动响应满足环境测评标准和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52.
城际铁路是珠三角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实现了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系。通过对比研究了广深、广珠和广佛肇等3条城际铁路线的客运总量、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客流成长等特征,为国内其他城市群发展城际铁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从地铁车站的舒适性和节能角度出发,对其环境控制系统存在普遍争议的过渡季运行模式展开讨论。首先基于能耗最低原则选出全新风空调模式和单排通风模式两种可能的运行模式;再运用理论推导给出两种模式的切换温度条件,并总结出切换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此计算公式,对于包括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风机效率、风道阻力、送风温差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此计算公式,给出不同室内负荷、制冷系统性能系数和风机效率的切换温度线算图,此计算方法和线算图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运行模式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地铁车站环境控制系统过渡季运行的规范化和节能化。  相似文献   
54.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穿越藏东横断山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走行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南迦巴瓦东构造结附近,地形环境极其艰险、地质构造极其活跃、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分析拟建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了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拟建铁路具有"九极"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极为复杂的宏观地质环境孕育了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高地温、深大活动断裂带、高位滑坡崩塌、泥石流、溜砂坡(岩屑坡)、雪崩、冰害、生长期高陡卸荷岸坡、放射性、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在拟建铁路的勘察设计过程中,本着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原则,探索复杂艰险山区勘察方法手段的革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研究重大地质灾害和问题的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55.
研究国家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可为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和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首先通过旅客运输径路比较分析,确定本线主要承担我国蒙西、陕北、山西、北京、东北地区、关中地区与陕南、西南、广西、海南等地的旅客交流,兼顾陕南重镇安康等与关中城市群、陕北地区的城际客流,其次基于"四阶段法"基本原理,对区域铁路客运量进行分配预测,并按照趋势运量、转移运量、诱增运量进一步分析本线客流密度,最后研究本线客流构成、所在通道的综合交通方式结构,并综合确定本线客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56.
研究目的:青连铁路是一条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和港口集疏运功能的干线铁路,速度目标值为200km/h,其旅客运输组织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既有客货混跑模式,也有别于纯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如何合理确定青连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是影响青连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研究结论:从旅行时间节省、能力利用均衡和动车组购置费等方面,经比较分析各种运输组织模式的适应性后,确定青连铁路性质为是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跑铁路,旅客列车采用动车组与普速旅客列车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青连铁路的线路能力,极大满足了不同的客流需求,也兼顾了部分货物列车。  相似文献   
57.
介绍莱钢厂区复杂环境深孔控制爆破技术和施工技术措施,对爆破效果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危害程度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准爆率和爆破效率,降低炸药单耗,严格控制石块粒径,以达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安全和质量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施工和预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定位及其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项目各方的利益需求得到平衡与满足的基础之上,因此全面识别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紧密相关的单位或群体,并分析其各自的利益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定位及其价值的实现显得至关重要。此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核心相关者的确定及其利益需求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9.
在PPP模式风险研究和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项目风险水平程度将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等级,再采用德尔菲法和核对表法,识别出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77个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0.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appropriate urban futures for the motor ca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its relatively short life, the automobile has provided a level of mobility unlikely to have been feasible with a reliance on conventional forms of land based public transport. It has contributed in both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way to the quality of life, transforming our cities, our way of life, and giving us a greater command over time and space. Concern over the undesirabl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has increased over time, with calls for governments to take action to reduce the automobile's dominant role. New investment in fixed-track public transport and bus priority systems together with strategies to discourage travel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and to aid in cleaning up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issues facing society as it works to identify policies to achieve an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ie future. There is a need for a broader set of policies to facilitate alternative land use-transport lifestyles while facing appropriate pricing signals. Some of the key issues are adjustments in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ocation and transport, spatial incentives to make public transport economically viable (i.e. changing urban densities, zoning/incentive changes to allow more infill), road pricing (i.e. charging cars the economic cost of using the roads),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e.g. IVH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jor improvements in the fuel efficiency of fossil fuelled vehicles, and alternative-fuelled vehicles (clean-air veh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