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1篇
  免费   468篇
公路运输   2878篇
综合类   5264篇
水路运输   307篇
铁路运输   460篇
综合运输   58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61.
In recent years, rapid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led to various data collection systems which are enriching the sources of empirical data for use in transport systems. Currently, traffic 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various sensors including loop detectors, probe vehicles, cell-phones, Bluetooth, video cameras, remote sensing and public transport smart card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combining th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ources will generally result in better accuracy, increased robustness and reduced ambiguity.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have been substantial advances in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s to reconstruct and predict the traffic state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such methods are generally data-driven and do not fully utilize the power of traffic models. Furthermore, the existing methods are still limited to freeway networks and are not yet applicable in the urban context due to the enhanced complexity of the flow behavior. The main traffic phenomena on urban links are generally caused by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intersections, un-signalized or signalized, at which the switching of the traffic lights and the turning maneuvers of the road users lead to shock-wave phenomena that propagate upstream of the intersections.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model-based methodology to build up a real-time traffic prediction model for arterial corridors using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particularly from loop detectors and partial observations from Bluetooth and GPS devices.  相似文献   
462.
车辆转弯发生侧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交通事故之一。对车辆转弯的4种运动状态进行了力学分析,对“车轮下的奇迹”进行科学的压力测算,提出了防止车辆侧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63.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检测的智能红绿灯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在模糊算法的支持下,可根据交叉路口不同方向上动态的车流数量,确定红绿灯的时长分配,以替代传统的固定配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通畅度。  相似文献   
464.
以日本阪神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实际布置为例,与我国JTG 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中日两国之间在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方面的差异,对指导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划分及其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5.
466.
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占全球死于交通事故人数的15%20%,尤其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日本等国家的1020倍。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基本原因的分析,并着重对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保障体系与技术支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7.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 交通拥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 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68.
交通事故重建是交通事故分析、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交通事故重建方法对现场轮胎印迹及车体痕迹依赖程度较高,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交通事故中的轮胎印迹越来越少,交通事故重建的技术难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汽车ECU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以EDR为代表的数据记录装置为交通事故重建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69.
随着对交通问题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交通影响分析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交通规划学界和交通工程专家的重视。尤其是交通影响费的取值问题已越来越为专家学者和TIA工作者所关注,这是因为交通影响费是协调项目建设与交通之间关系、控制交通需求的有效手段。而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收取交通影响费始终是交通影响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该文在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常用交通影响费取值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费用计算方法。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建立了交通影响费分摊优化模型,并以算例说明模型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70.
安康依汉江而建,桥位处周边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且桥位两边连接安康重要的街道和火车站。汉江景观桥在桥位走向、桥型选择与周边历史文化的契合度、景观桥与汉江两边道路的衔接等方面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从设计思路、功能定位、桥位比较、桥型方案、造价等对安康市汉江景观桥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