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119篇
公路运输   174篇
综合类   530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1995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设计了包括铁道部和铁路局2级层次的系统总体结构,并对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以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数据库为基础,合并建立全路列车运行因数据库.并以区间作为基本数据描述单元,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单双线合一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思想和方法.针对系统研究的技术关键问题,如系统的数据组织及数据结构设计、编图算法求解及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设计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772.
MFB2带圆弧段凸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造了MFB2带圆弧段凸轮型线,该类型线具有大的气门开启时面值。给出了型线的构造和设计方法.在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凸轮型线时面值为目标函数,以气门落座速度、凸轮最大接触应力、凸轮最小曲率半径、气门活塞最小距离等为约束条件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数值算例表明,该型线具有很好的充气性能及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773.
列流线偏移描绘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图论理论分析了列流图的组成特性,以解决列流线折点自动搜索问题.提出列流线折点搜索算法和列流线偏移描绘算法.采用基于节点信息表绘制列流图.开发了列流图自动生成数据库系统.用实例表明了算法及软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4.
分析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产生的机理,结合受电弓和接触网间的离线时间、材料缺陷、电腐蚀等问题,解析了弓网电弧与高速列车安全的关联机制。依据电弧理论的动态模型算法,推导了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提出了高速列车弓网电弧方面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电弧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75.
机车车辆和列车检测系统的兼容性涉及行车安全,欧洲TSI中对其有明确的要求和配套标准,近年来中国国内也制定了类似标准,但以修改采用IEC或EN相关标准为主,总体上系统性研究较为缺乏。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机车车辆和列车检测系统兼容性标准和相关欧洲研究项目等资料,对标准的演进和完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选取当前标准制定和运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历经20年,欧洲包括EN 50238系列和EN 50617系列的兼容性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TSI中关于欧洲频率管理(FrM)的开口项也已初步关闭。IEC仅针对EN 50238第1部分制定了IEC 62427标准,而中国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并不完善。建议立足中国铁路特点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系统测试,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干扰电流限值,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76.
针对受限状态下的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基于列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带饱和函数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根据Lyapunov稳定性原理,利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偏差,推导出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列车自动运行控制律。建立类Lyapunov的复合能量函数,通过在迭代域的差分,证明了其差分负定性和有界性,所设计的算法能够控制列车在迭代域对期望运行轨迹达到渐近收敛。采用本文提出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列车的跟踪性能进行验证,并与PID控制和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两种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第3次迭代中就能控制列车精确跟踪期望轨迹,说明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跟踪精度,且能够将控制输入约束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77.
客流变化引起的列车质量变化是影响地铁列车能耗与节能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考虑地铁线路客流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耗散型再生制动能利用方式下的列车节能时刻表优化方法. 结合各区间载荷差异和列车运动方程,建立以净能耗最小为目标的时刻表优化模型,通过适度优化计划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和折返时间协同多列车牵引、巡航、惰行和制动过程的时空分布,设计二分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 以北京地铁某线路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有效协同多列车的节能运行,考虑客流空间分布差异比假定列车载荷为常数能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78.
石钰 《交通标准化》2013,(11):88-90
通过对地铁运行图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以广州地铁为例,阐述了三大指标对列车运行图的评价意义,期望给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9.
This study presents a more realistic modelling of the maglev-based high-speed railway line in Shanghai, China. Focus is placed on an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two subsystems: the train subsystem including the magnets and the viaduct subsystem including the modular function units of the rails. The electromagnet force–air gap model with a proportional-derivative (PD) controller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glev train via its electromagnets and the viaduct via its modular function units. The flexibilities of the rails, girders, piers and associated elastic bearings are all considered in the modelling of the viaduct sub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model to the Shanghai maglev lin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d system can be duly captured.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are then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computed dynamic responses and frequencies with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ling with a detailed simulation of the magnets and modular function units can duly account for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in and viaduct system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inclusion of the flexibilities of the rails, girders and elastic supports to the response of the coupled system are re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which prove that their involvements are essential to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response of the coupled maglev train–viaduct system.  相似文献   
780.
This paper propos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rain routing and timetabling problem that allows a train to occasionally switch to the opposite track when it is not occupied, which we define it as switchable scheduling rule. The layouts of st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to avoid head-on and rear-end collisions in stations. In this paper, train timetable could be scheduled by three different scheduling rules, i.e., no switchable scheduling rule (No-SSR) which allows trains switching track neither at stations and segments, incomplete switchable scheduling rule (In-SSR) which allows trains switching track at stations but not at segments, and complete switchable scheduling rule (Co-SSR) which allows trains switching track both at stations and segment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a small-scale railway corridor and a large-scale railway corridor based on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HSR) corrido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SSR outperforms the other two scheduling rule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improve trai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