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485篇
综合类   474篇
水路运输   456篇
铁路运输   345篇
综合运输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the modeling of car-following (CF) behavior as a result of research undertaken by both traffic engineers and traffic psychologists. While traffic engineers seek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a traffic stream, traffic psychologists seek to describe the human abilities and errors involved in the driv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se two research stream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human-factors in CF modeling for a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CF behavior in complex driving situations (for example, in traffic breakdowns, crash-prone situations, and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widely-reported puzzling traffic flow phenomena, such as capacity drop, stop-and-go oscillations, and traffic hysteresis. While there are some excellent reviews of CF model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none of these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human factors in these models.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by review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latest advances in car-following models from both the engineering and human behavior points of view. In so doing, it analyses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various models and highlights future research need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52.
杨宇  于德介  程军圣 《汽车工程》2007,29(10):923-927
针对汽车变速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和现实中难以获得大量典型故障样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禀模态函数(IMF)的特征能量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变速器轴承内圈、外圈故障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仍可有效提取变速器轴承的故障特征,并能成功地对其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3.
数据可靠度问题是制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数据通信领域利用差错控制思想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已获得成功应用。目前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尚无数据差错控制的思想,也无相关的理论和模型。从系统的角度提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模型,以及针对信息获取环节、数据传输环节、安全评价环节的差错控制机制,从而彻底解决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失真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效降低虚/漏报警率,并在具体实践中得以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54.
罗玉涛  赵克刚 《汽车工程》2007,29(6):497-501
以某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应用为例,设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AMT控制系统。开发了基于H桥电路执行机构的电动机驱动电路和基于PID的控制程序。仿真及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多能源动力总成实现自动能量分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5.
汽车传动系参数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以驱动功率损失率和六工况百公里油耗量分别作为衡量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动力性经济性统一目标函数建立汽车传动系参数优化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中的优化计算函数来编制程序。最后对某样车的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表明了优化设计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探讨了一种具有两个机械端口和一个电气端口的电磁耦合无级变速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无级变速功能,还具备车辆离合器,齿轮传动及启动电机等装置的功能。经对该变速系统的功率流模型的分析可知,基于无级变速系统的功率流数学模型的效率比常规级联式车用电传动系统高。能量分配优化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应用于整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无级变速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黄智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6,28(6):550-553
分析了低成本压电振动陀螺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采用温度补偿陀螺误差的可行性。建立了联合卡尔曼滤波方程融合GPS和INS信息,估计定位信息和陀螺误差。提出车载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陀螺零漂误差和标度因子误差的校正过程启动条件,当条件满足时,以估计的陀螺误差为输入,采用温度误差校正表学习算法对陀螺误差模型进行训练。用道路实验数据对提出的陀螺校正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精度高、收敛快、可操作性好。  相似文献   
58.
刘志忠 《汽车技术》2005,(11):39-45
介绍了一种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的系统分析诊断方法。包括基本检查、手动档试验、电控系统检测、失速试验、动力传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分析和电控系统检测等。结合一辆装备4T60-E电控自动变速器的GM LUMINA车辆,冷车时前进档、R档均不能起步,以及一辆装备A650E电控5速自动变速器的LEXUSLS400车辆,D、4、3、2挡不能起步等故障实例,论述了系统分析诊断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由PSA集团和雷诺公司共同设计的AL4自动变速器,装备于雪铁龙Xantia中档轿车上。该变速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换挡品质好、扭矩覆盖面大及结构紧凑等特点。该变速器采用带锁止离合器的扁平型三元件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采用的是CR-CR(辛普森2型)机构,换挡操纵机构采用推拉软轴式操纵机构。  相似文献   
60.
筑路机械传动设计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动技术在筑路机械总体设计中起主导作用 ,其技术创新及现代化程度始终代表整机的技术水平和档次。随着电子和数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自行式筑路机械设备的传动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本文以传动设计为基线 ,集中论述其技术和创新 ,并引入了一些具体的设计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